瓦房口镇持续做好群众帮扶
文章字数:736
本报讯 (通讯员 唐孝毅 王 攀)在柞水县瓦房口镇各家各户的墙上,红色帮扶负责卡格外醒目,上面写着户主家庭及帮扶干部的基本信息。这是瓦房口镇打造干群沟通“绿色通道”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瓦房口镇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帮扶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帮扶不是‘大水漫灌’,要像农民选种一样,摸清土壤、看准时令。”瓦房口镇党委书记宁江平在周例会上强调。为让帮扶措施“精准滴灌”,下足“绣花功夫”,该镇建立“1+N”帮扶机制:每名干部结对联系5至10户群众,确保“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管”。我们通过干部多跑路换群众少跑路的原则,敲门入户听意见、院落座谈问需求、田间地头解难题,累计收集就业、医疗、产业发展等各类诉求,形成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逐一销号落实。
“帮扶不是‘一阵风’,要像照顾庄稼一样常抓不懈。保证帮扶不断档、联系不断线。”这是瓦房口镇干部的共识。镇干部通过定期入户走访、互通电话,建立“帮扶跟踪回访”机制,对帮扶对象反映的问题定期“回头看”,对易反复的问题持续“再发力”。针对脱贫户、监测户等重点群体,推行“月走访、月排查、月评估”制度,时刻了解帮扶对象的急难愁盼,确保“一户不返贫、一户不落伍”。此外,干部通过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潜移默化间拉近了干群关系,把政策送到家、把温暖送到心,一些信访矛盾也在干部入户走访中悄然冰释。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责任田’就耕到哪里。”瓦房口镇镇长张辉表示,下一步,瓦房口镇将持续深化帮扶机制,将老百姓关心的医保政策、秋冬季用电用煤安全等民生话题进行上门宣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担当,让“责任田”里的“幸福果”越结越甜,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帮扶不是‘大水漫灌’,要像农民选种一样,摸清土壤、看准时令。”瓦房口镇党委书记宁江平在周例会上强调。为让帮扶措施“精准滴灌”,下足“绣花功夫”,该镇建立“1+N”帮扶机制:每名干部结对联系5至10户群众,确保“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管”。我们通过干部多跑路换群众少跑路的原则,敲门入户听意见、院落座谈问需求、田间地头解难题,累计收集就业、医疗、产业发展等各类诉求,形成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逐一销号落实。
“帮扶不是‘一阵风’,要像照顾庄稼一样常抓不懈。保证帮扶不断档、联系不断线。”这是瓦房口镇干部的共识。镇干部通过定期入户走访、互通电话,建立“帮扶跟踪回访”机制,对帮扶对象反映的问题定期“回头看”,对易反复的问题持续“再发力”。针对脱贫户、监测户等重点群体,推行“月走访、月排查、月评估”制度,时刻了解帮扶对象的急难愁盼,确保“一户不返贫、一户不落伍”。此外,干部通过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潜移默化间拉近了干群关系,把政策送到家、把温暖送到心,一些信访矛盾也在干部入户走访中悄然冰释。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责任田’就耕到哪里。”瓦房口镇镇长张辉表示,下一步,瓦房口镇将持续深化帮扶机制,将老百姓关心的医保政策、秋冬季用电用煤安全等民生话题进行上门宣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担当,让“责任田”里的“幸福果”越结越甜,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