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站式”受理“四+一”联动
商南推动劳动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
文章字数:1503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 常 乐)近年来,商南县积极探索创新,推出“4+1”调解模式,通过多方联动、精准施策,有效提升了劳动争议处理效率和质量,成为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稳定动力。
  商南县人社局依托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大调解体系,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一站式”调解中心。中心整合人社、司法、工会等部门资源,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联动”的转变。通过设立法律援助、裁审衔接、工会调解等多个常态化服务窗口,为劳动者提供全流程服务。利用“互联网+调解”平台,实现调解案件线上受理、线上调解、线上归档。例如,借助平台推广使用,卫健局、科教体局、县总工会等部门加快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步伐,完成调解案件的线上流转。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劳动争议高发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和用工指导。通过“仲裁普法先锋队”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工地,开展定制化普法活动。通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标准化安薪项目”“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评选活动,树立典型示范企业,引导企业自觉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商南县“4+1”调解模式以“四方联动”为核心,即人社部门、司法部门、工会组织、企业代表四方协同参与,同时引入1个专业调解团队作为补充,形成“4+1”多元调解格局。该模式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实现劳动争议的“一站式”化解。作为主导力量,商南县人社局依托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统筹协调调解工作。通过设立“劳动维权一站式服务大厅”,将劳动监察、仲裁、信访等功能整合,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办结”。原劳动保障监察接待中心转变为“劳动维权一站式服务大厅”,劳动者只需进入一个大厅,就能咨询、反映调解仲裁与劳动监察相关事项。县司法局选派专业律师和调解员常驻调解中心,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服务。通过“裁审衔接”机制,与法院建立常态化沟通,确保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在商南县“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平台,人社、法院、司法部门选派人员常驻,工会、工商联轮驻,形成调解合力。县总工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工会调解室”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协商平台。工会调解员深入企业,指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劳动纠纷。例如,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评选活动,树立典型示范企业,引导企业自觉遵守劳动法律法规。鼓励企业设立内部调解委员会,培养专职调解员,及时化解员工与企业间的矛盾。某电子制造企业在仲裁员指导下,完善协商机制,减少争议发生,排查问题6个,提出建议10余条。
  商南县人社局组建专业调解团队,包括仲裁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为复杂劳动争议提供专业化调解服务。团队通过“一案四调”模式(受理前调解、举证期满后调解、开庭审理前调解、庭审过程中调解),力争在立案前化解矛盾。2024年以来,通过仲裁监察联动机制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2件,涉及劳动者68人,金额8.3万元,调解成功率显著提升。
  “4+1”调解模式通过流程优化和资源整合,实现劳动争议的“快速处理、高效办结”。商南县“一站式”调解中心设立后,一般性欠薪案件3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回复,安排专人回访。2024年以来,调解中心共计调解劳动争议案件78起,涉案金额20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88.9%。通过“源头预防+多元化解”策略,商南县人社局仲裁院将劳动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们将继续深化‘4+1’调解模式,推动调解工作向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提升调解能力。完善裁审衔接机制,与法院建立更加紧密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同时,拓展调解领域,针对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新课题,探索更具前瞻性的治理路径。”商南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