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引客来 返乡创业势头足
					
						
						文章字数:1148
						
						 △竹林关镇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坚持在特色和品质上精耕细作。图为南院村将闲置农房改造成农家乐,并打造户外休闲小公园,吸引游客,增加群众收入。
    △竹林关镇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坚持在特色和品质上精耕细作。图为南院村将闲置农房改造成农家乐,并打造户外休闲小公园,吸引游客,增加群众收入。金秋时节,驱车驶出竹林关高速路口,映入眼帘的便是江北大道黝黑的柏油路,平坦整洁的道路连通着一排排易地搬迁安置居民楼,沿街门店鳞次栉比,健身公园里绿树成荫、景致宜人,银花河休闲步道上随处可见散步健身的群众。丹凤县竹林关镇青山叠翠,流水潺潺……一幅安居乐业、祥和美好的生活图景徐徐铺展。
近年来,竹林关镇立足本地实际,创新探索“产业精准培育、政务暖心服务、生态宜居共建”发展路径,不仅显著改善了乡村面貌,更将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果转化为百姓可感可及的幸福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依托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竹林关镇摒弃“贪大求新”,坚持在特色和品质上精耕细作。田间地头,绿色生态的香菇种植、牛羊养殖等特色农业持续提质增效,农产品价值稳步提升。王塬村建在家门口的农产品网销直播中心,有效拓宽了菌菇、挂面、烧酒、蜂蜜等山货“出山进城”的渠道。绿水青山间,桃花谷景区游人如织,桃源里民宿备受青睐,蓬勃发展的乡村文化旅游与康养产业带火了小镇人气。传统竹编、木器等手工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成为带动增收的特色产品。镇党委、政府积极搭建平台,通过招商引资座谈会等形式,干部主动上门对接企业需求,一批商贸、旅游、康养等项目相继落地生根,特色产业体系日益壮大,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竹林关镇始终将企业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落到实处。镇便民服务中心推行“一窗通办”,高效便捷的服务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办成事”,“不见面审批”成为常态。建立干部常态化联系企业机制,深入厂房车间一线,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招工难、融资紧等实际困难。涉企政策宣传解读清晰到位,确保惠企政策应享尽享。专门成立的涉企纠纷调解队伍,依法公正调处矛盾,维护各方权益。干部作风务实下沉,有效消除了企业顾虑。小微企业在带动群众增收中成长,新项目也在安心环境中扩大生产。企业经营者们纷纷表示,在竹林关投资兴业,感受到的是“安心、顺心”。
如今,“好环境就是发展软实力”已成为竹林关干部群众的共识。竹林关镇党委、政府带领群众持续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昔日的泥泞土路被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取代,直通院落;生活污水经排污管网有序收集处理,溪流重现清澈;农房院落统一规划修整,菜园花园布局有序,呈现整洁美观的乡村风貌。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办得红火热闹,成为展示竹林关乡村振兴新图景的窗口。
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吸引了游客体验民宿、感受乡愁,也激发了本地村民开办农家乐的热情,有效带动了增收致富。村庄变美了,人心更齐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看好乡村前景的企业也纷至沓来。绿水青山间的美好环境,正持续转化为竹林关人增收致富、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