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当主角 治理提效能
					
						
						文章字数:751
						
						  本报讯 (通讯员 唐孝毅)“我家由于墙体裂缝,最近想新建房屋,听说政府禁止未批先建,能讲讲手续咋办理不?”近日,柞水县瓦房口镇磨沟村一户农户的小院里,几张小板凳围坐成圈,村民徐某的提问拉开了院落会的序幕。联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你一言我一语间,政策讲透了、难题理清了,小院里满是其乐融融的氛围。
这样的场景,在瓦房口镇已成为常态。“往常院落会以干部宣讲政策为主,每村每户了解政策的程度不同,各户期盼政府解决问题的诉求也不同,光念条文根本走不进群众心里。”镇主要领导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后,镇党委、政府迅速谋划调整,创新推出“群众主导式”院落会,把“舞台”交给群众,让大家按需提问题、聊政策、谈想法,彻底改变了过去“严肃刻板”的宣讲模式。
这一转变,让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此前,村里部分群众因邻里纠纷等问题,不愿主动与驻村干部交流政策。如今院落会变“灌输”为“互动”,群众从“要我听”变为“我要问”,沉默寡言的村民渐渐敞开心扉,不仅主动提意见,还在交流中化解了矛盾。“现在开院落会,让群众‘站C位’,不少小摩擦聊着聊着就解开了。”磨沟村村干部说,互动多了、距离近了,院落会真正沾了“泥土香”,解了群众“心头结”。
“我现在有双重身份,我不仅是群众的老师,也是群众的学生。”包村干部皮仕军深有感触。他坦言,过去做群众工作常“满头大汗却说不到点子上”,群众不“买账”;如今根据群众诉求精准施策,符合政策的当场承诺解决,不符合的耐心解释,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下一步,瓦房口镇将持续深化院落会效能,把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保、安全生产、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民生议题陆续搬上“院落讲堂”。通过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基层治理实践,进一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院落会成为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推动发展的“暖心平台”。
					
                这样的场景,在瓦房口镇已成为常态。“往常院落会以干部宣讲政策为主,每村每户了解政策的程度不同,各户期盼政府解决问题的诉求也不同,光念条文根本走不进群众心里。”镇主要领导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后,镇党委、政府迅速谋划调整,创新推出“群众主导式”院落会,把“舞台”交给群众,让大家按需提问题、聊政策、谈想法,彻底改变了过去“严肃刻板”的宣讲模式。
这一转变,让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此前,村里部分群众因邻里纠纷等问题,不愿主动与驻村干部交流政策。如今院落会变“灌输”为“互动”,群众从“要我听”变为“我要问”,沉默寡言的村民渐渐敞开心扉,不仅主动提意见,还在交流中化解了矛盾。“现在开院落会,让群众‘站C位’,不少小摩擦聊着聊着就解开了。”磨沟村村干部说,互动多了、距离近了,院落会真正沾了“泥土香”,解了群众“心头结”。
“我现在有双重身份,我不仅是群众的老师,也是群众的学生。”包村干部皮仕军深有感触。他坦言,过去做群众工作常“满头大汗却说不到点子上”,群众不“买账”;如今根据群众诉求精准施策,符合政策的当场承诺解决,不符合的耐心解释,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下一步,瓦房口镇将持续深化院落会效能,把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保、安全生产、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民生议题陆续搬上“院落讲堂”。通过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基层治理实践,进一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院落会成为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推动发展的“暖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