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贾平凹的棣花旧事与《秦腔》别解
——解读李百善散文集《童年与故乡》
文章字数:1115
  屈宝民

  由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发行的《童年与故乡》,分为“逸闻趣事”“家长里短”“《秦腔》里外”三个部分,共18.5万字。
  “逸闻趣事”写的都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作者与贾平凹先生一起玩耍、生活、成长的轶事。“家长里短”写的是贾平凹以及其亲朋好友琐碎家事,有的还是《秦腔》中的人物原型。“《秦腔》内外”这部分,作者李百善把《秦腔》故事中的人物、地名和景观,与棣花的现实状况一一对应起来,是对这部经典的别样解读,有助于读者理解、把握名著《秦腔》以及文学创作、写作方法的学习和体悟。
  《童年与故乡》的艺术价值特色,主要在这四个方面:
  童年趣事鲜为人知。作者比贾平凹年长几岁,是那个时候的“孩子王”,作为发小一起玩耍、劳动、成长,是先生童年的见证者。书中所记之事是作者亲身经历,比如“打猴”比赛、捉鳖吃鳖、拾蝉壳、拾地软,贾父挨批斗的屈辱,交猪、盖房的煎熬过程等等。
  抢救式挖掘文史资料。书中的做木底鞋、套牛、丢窝儿、耍社火、蒙鼓皮、敲社火鼓和打草鞋、染土工布、做柿子醋等,虽没有详细描述记录其制作过程,但原汁原味地呈现了二十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的农村生活,对于有识之士挖掘、记载乡村传统技艺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欢快流畅的方言叙述。写作就是好好说话,说人人能懂的话。李百善的散文是地道的方言写作,如话家常,语言朴实,易读好懂,阅读起来没有障碍。读他的作品,就像是在风清月朗的夜晚,大人在给一群孩子讲故事、说古经。如“晚上在魁星楼乘凉的人,有说故事的,有唱秦腔戏的,有说流氓话的,这里简直就是一个乡村版的‘百家讲坛’,非常热闹”“那时平凹和一伙同龄人在魁星楼上乘凉,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一块商量‘肚皮计划’(《猜谜语》)”“丈母娘就像罩窝子母鸡一样扑了过来”……这些生动幽默的语言,很有“山药蛋派”的味道。先生是文学大师,作者不仰视不自卑,从容叙述少时趣事,既不拔高也不夸大,带着深厚的亲情和友情,风趣幽默,别有意味。
  另类别样的平凹研究。第三部分“《秦腔》内外”是把小说还原成现实,《秦腔》里哪个人物写的是谁,景观写的哪里,地名在书中叫啥,作者罗列出一一对应,这是对小说的另类解读,给大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能使人加深小说的理解,对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很有帮助。特别是平凹初恋、我给平凹当媒人、平凹的家族等篇章,成为研究贾平凹的一手资料。
  《童年与故乡》的作者与贾平凹先生自幼一同成长于棣花这片热土,他们共同经历了那段既充满童真又不乏艰辛的岁月。书中不仅重现了那段难忘的童年时光,也记录了丰富而真实的人生百味。这些珍贵的往事,以其独特、真实的叙述,成为研究贾平凹早期生活与文学创作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与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