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科学防治乳腺癌 为生命“乳”此护航
文章字数:1022
  每年10月是国际乳腺癌防治月,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掌握科学防治知识,是守护乳腺健康的关键。
  一、警惕信号:读懂乳腺发出的“预警”多数乳腺癌早期并无明显疼痛,易被忽视,需重点关注以下异常:1.乳房或腋窝出现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2.乳头出现异常溢液,尤其是血性、浆液性溢液;
  3.乳房皮肤出现“酒窝征”(局部凹陷)或“橘皮样”改变(毛孔粗大、皮肤粗糙);
  4.乳头、乳晕出现糜烂、破溃或位置偏移。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到正规医院乳腺专科就诊,避免因“不疼不痒”延误诊治。
  二、科学筛查:不同人群的“防护时间表”筛查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核心手段,不同年龄段女性需遵循差异化方案:
  1.20—39岁女性:每1—2年进行1次乳腺超声检查,无明确家族史者无需常规钼靶检查;
  2.40岁及以上女性:每年进行1次乳腺超声+钼靶联合检查,若存在家族史、既往乳腺疾病史等高危因素,需在医生指导下增加检查频率或加做乳腺MRI;
  3.高危人群(如一级亲属患乳腺癌、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等):需提前至35岁开始筛查,且每年进行1次乳腺MRI检查。
  三、日常预防:把健康融入生活细节
  乳腺癌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做好以下几点可降低风险:
  1.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减少高脂肪、高糖饮食,规律运动,每周坚持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2.减少激素暴露:避免长期服用不明成分的含激素保健品,如需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如缓解更年期症状),需严格遵医嘱并定期监测;
  3.远离不良习惯:戒烟限酒,避免长期熬夜,保持情绪稳定,减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乳腺健康的影响;
  4.母乳喂养:有条件者尽量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可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
  四、破除误区:这些认知要纠正
  误区1:“没有家族史就不会得乳腺癌”——事实上,约80%的乳腺癌患者无家族史,普通女性仍需定期筛查;
  误区2:“乳腺结节一定会癌变”——多数乳腺结节为良性(如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无需过度恐慌,只需定期随访观察;
  误区3:“乳腺癌是女性专属”——男性也可能患乳腺癌,虽发病率极低(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但出现乳房肿块、溢液等症状时也需警惕。
  乳腺健康关乎每一位女性的生命质量,防治乳腺癌既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医学保障,更需女性自身的主动关注与科学管理。这个防治月,让我们一起行动,用知识为乳腺健康筑起“防护墙”,让生命绽放更长久的光彩。
  (商洛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康复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