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科技创新结硕果 发展动能再增强
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显著
文章字数:1031
  本报讯 (记者 李敏)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线,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加快科技产业融合步伐,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我市以统筹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为牵引,以“编制在高校、科研在平台、转化在企业”为主攻方向,突出“人才引育、平台建设、校企合作”三个关键,因地制宜畅通“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服务产业”的一体化路径。坚持以“小切口”改革为突破点,建立“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在全省率先制定“科技副总”选聘管理办法,选聘“科技副总”2批次30名,推动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我市紧盯科技型企业倍增总目标,一体推进“抓大、扶小、育新”,持续深化“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2024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743家、高新技术企业173家、瞪羚(含潜在)企业13家。深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双清零”行动,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占88.2%,有研发机构的占62.8%,规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21.22%。坚持把开发区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推动丹凤省级高新区当年创建、当年获批,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西商融合协同创新为抓手,我市强化创新资源链接能力,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科技企业融通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初显。近3年来,与西安市科技局每年商定一批合作事项,以“结对子”方式促成中天禹辰、正太能源等139家企业与西工大、西安交大等50家高校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牵线陕科大与盛大公司共建国家级干果类水果(核桃)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推动盘龙药业与陕中医建成省级中医药制剂及新药研发中试基地,策划申报两个秦创原高能级科创孵化器获省科技厅认定,秦创原新能源电池产业创新聚集区获批建设,填补了我市科创服务体系“空白”,全市省级以上科创平台79个。
  为推进科技产业融合步伐,我市绘制《创新链产业链深度对接耦合图谱》,深化科技“双进”行动,联合商洛学院成立科技产业对接组,挖掘科技成果76项、企业需求24个,促成校企合作10项。聚焦新材料、绿色食品和健康医药等五大产业集群,2023年以来,累计争取中省科技计划项目282项、资金1.29亿元,其中企业牵头承担的项目数量214项,商南茶叶、丹凤红酒、山阳食用菌等5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即将结题验收,无人蜂群智能决策与控制技术、葡萄酿酒微生物资源开发及高效发酵剂产业化应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取得突破科技惠企强企的获得感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