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商州精准监督管好农村“三资”
文章字数:1192
  本报讯 (通讯员 石 涛)“截至目前,推动排查整改问题20个,查处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管理、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违纪违法案件25件,党纪政务处分29人,推动‘银农直联’线上支付覆盖率达到70.8%……”这一组组数据,是商州区纪委监委靶向纠治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突出问题,护航乡村振兴交出的答卷。
  今年以来,商州区纪委监委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乡村振兴领域监督重点,通过专班统筹、精准监督、严查案件、长效治理等举措,推动惠民利民政策落实落细,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专班统筹,织密监督网络。区纪委监委督促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明确资金管理、合同规范、资产监管等四大整治重点,建立“日调度、周研判、月报告”工作机制。联合农业农村、发改、财政、审计等6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构建起“纪委监委统筹、部门协同、镇村联动”的工作格局。在监督方式上,推动“室组”联动监督和单元组联合监督机制落实落细,组建6个专项督导组直插镇、村一线,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群众座谈等方式,开展督导检查30多次,精准发现问题,下发整改提醒函、提示函23份,推动整改问题69个,发现问题线索5条,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3%。
  倾听民意,拓宽线索渠道。区纪委监委建立“领导接访日”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下沉一线轮流接访,现场受理群众诉求。将机关室部、派驻机构人员全部纳入接访范畴,实行全员接访。同时开展干部下访活动,纪检监察干部主动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全面收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的问题线索,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
  严查案件,形成有力震慑。紧盯乡村振兴领域“关键少数”,全面起底摸排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工程项目中违规指定、违规设置招标条件、拆分项目规避招标、围标串标等问题。严肃查处了区农业农村局原局长全某干预和插手农业建设工程项目腐败窝案,立案12人,留置3人,处分4人。针对工程招投标、惠民补贴发放、资产资源处置等重点领域,严肃查处滥用职权、侵占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套取集体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2025年以来,全区共查处相关违纪违法案件25件,党纪政务处分29人。
  长效治理,筑牢制度防线。区纪委监委强化类案分析,针对案件暴露出的制度漏洞和廉政风险点,结合行业领域特点,通过提醒、督办、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推动排查整改问题20个。立足监督职能,督促区农业农村局加大“陕农经”平台应用推广力度,推动“银农直联”线上支付覆盖率达到70.8%,持续推进“三资”监管信息化建设。针对排查发现的监管漏洞,推动制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以及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实施细则等4项制度,健全完善资金审批、资产处置等全流程规范。建立问题整改跟踪督办机制,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化销号”,充分发挥“纪巡审”联动核查优势,定期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督促指导职能部门强化问题整改,形成监督闭环,保障乡村振兴资金安全,有力夯实乡村振兴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