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让孝老爱亲传统美德绽放时代光芒
陈 静
文章字数:975
  洛南县三要镇永坪村刘雪玲用超越血缘的孝心,演绎“久病床前有孝媳”的动人故事,成为村里人人称赞的“好媳妇”楷模;山阳县城关街道桃园社区的王莉以超乎常人的坚韧与孝心,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4位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孝老爱亲的深刻内涵;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大庄村村民黄永红为了方便照顾奶奶,毅然放弃外地工作,返乡尽孝,用行动证明孝不仅是责任,更是发自内心的深情……他们是女儿、是儿媳、是孙子,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将孝老爱亲的美德化作了柴米油盐里的温暖,成为照亮平凡生活的精神之光。
  孝老爱亲,是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根脉。在社会转型加速、生活节奏加快的新时代,这一传统美德不仅没有过时,反而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与更迫切的现实意义,孝老爱亲不是过时的传统,而是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滋养生命的温情力量。
  新时代背景下,孝老爱亲的表达更加多元。有人如黄永红般放弃远方,用陪伴书写孝心;有人如刘雪玲般跨越血缘,以真情温暖长辈;也有人利用科技手段,通过视频通话、智能监测设备远程关爱老人。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孝老爱亲的核心从未改变——那是对长辈的感恩之心、对家庭的责任之念、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楷模更能激发人们的道德自觉。近年来,各地广泛开展孝老爱亲典型评选活动,通过故事宣讲、事迹展览等形式,让榜样走进社区、校园、企业,这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比空洞的说教更能引发共鸣。当孝老爱亲成为看得见、学得到的行为标杆,就能形成“人人崇尚孝德,家家践行孝道”的良好社会风尚。
  传承孝老爱亲美德,还需要各方面协同发力。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社区养老、推广互助模式等,为家庭尽孝提供支持;企业可以推行弹性休假制度,让子女有更多时间陪伴老人;社区则可组织志愿者队伍,为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
  孝老爱亲,从点滴小事做起:一次耐心地倾听、一顿温热的饭菜、一段及时的陪伴,都是心中真诚与善意的生动表达。更重要的是,当孝老爱亲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当年轻人以榜样为镜传承美德,就能在代际之间搭建起温暖的情感桥梁,让家庭充满温情,让社会充满善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老爱亲从来不是抽象的道德口号,让我们以榜样为镜,以美德为灯,将孝老爱亲的传统基因融入血脉、化为行动,让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在岁月流转中绽放出温暖人心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