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路的追光人
文章字数:1349
深秋的马滩河畔,山阳县板岩镇王家村浸染在一片斑斓秋色中。10月7日,68岁的韩少英正在诊所为一名干活时意外受伤的村民诊治,“注意伤口不要碰水,有什么不舒服随时和我联系。”她一边叮嘱,一边用消毒棉球蘸取药水,小心翼翼地为患者擦拭伤口边缘,随后熟练地用纱布一圈圈包扎好。
韩少英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她的父亲曾在当地卫生院当院长,从小的耳濡目染,让韩少英对患者有一种天然的怜悯。1983年夏天,她从山阳卫校毕业,经过两年的实习和培训,走到了职业选择的岔路口。
凭着优异的成绩和扎实的临床水平,她本可以留在城里,但心中那份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父老乡亲的牵挂,让她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回乡的路。“村里缺医少药,乡亲们看病不容易,我学的就是医,不回来干啥。”面对众人的疑惑,她说。
韩少英被分配到了板岩镇卫生院,其间,她不厌其烦地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废寝忘食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存,从给前辈“打下手”,再到自己独立治疗。那时,在乡镇卫生院,冬天寒风凛冽,夏天蚊虫肆虐,但她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她走遍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出诊的药包背烂了不知道多少个,用自家车免费接送患者800多次,每一户村民的家庭情况,谁有重大疾病、慢性病,她都了如指掌。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她每天要应对各种病症,从头疼脑热到跌打损伤,从日常感冒到慢性病调理,这份“全科本领”,正是几十年如一日锤炼出来的。
基层医疗资源匮乏,医生少,且男医生居多。在漫漫行医路中,韩少英发现当地有大量女性身患疾病却不就医,而且很多孕妇生产都是靠自己的女性长辈,消毒措施跟不上,为产妇和孩子的健康埋下了隐患。“这不只是经济问题,更多的是大家思想保守,不愿意找男医生。”了解到这一根源,韩少英一面埋头钻研,一面去大医院进修,在妇产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她医治的女性患者、接生的孩子不计其数。“那个时代,我的舅娘,我周边所有的女性长辈,还有村子中绝大多数待产的孕妇都是我妈接生的。”韩少英的女儿说。
2007年,韩少英退休了。几十年的行医生涯,她和村民早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2020年2月,她在王家村开了一家诊所,继续守护村民的健康。
2024年7月19日晚,板岩镇遭遇罕见的特大暴雨,河水翻过堤坝、淹没路面,交通、通信、电力中断,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7月20日凌晨3时,洪水刚刚退去,王家村后坡组王秀文父子浑身湿透,满脸焦急地找到韩少英说:“青龙村姚道富儿媳刚刚生完娃,但是胎盘没出来,一直在出血,她家里只有老婆婆和两个小孩,都帮不上忙,再不找人去救怕是有生命危险。”
情况如此危急,在镇村干部和民警的协助下,韩少英带着医药箱赶往产妇家里。此时,连接镇政府和王家村的桥已经被水淹没,大桥成了危桥,随时有塌陷的可能,脚下是被洪水冲过的淤泥,一步下去,淤泥没过膝盖,寸步难行,平时只需十几分钟的路程,他们艰难地走了近1个小时才安全到达。
抵达后,韩少英利用手电筒的亮光为产妇做了检查,并迅速开展施救。经过1个多小时的救助,产妇的胎盘安全剥离,出血也止住了,韩少英又为产妇和已经顺利出生的婴儿清理了身体,做了必要的消毒,待母女二人平安无事才放下心来,却不知自己的衣服早已被雨水和汗水湿透。
一晃42个年头过去了,韩少英从死神手里抢回危急病人100多人,医治的普通病患不计其数,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乡村医疗的道路,成为百姓名副其实的健康守护神。
韩少英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她的父亲曾在当地卫生院当院长,从小的耳濡目染,让韩少英对患者有一种天然的怜悯。1983年夏天,她从山阳卫校毕业,经过两年的实习和培训,走到了职业选择的岔路口。
凭着优异的成绩和扎实的临床水平,她本可以留在城里,但心中那份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父老乡亲的牵挂,让她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回乡的路。“村里缺医少药,乡亲们看病不容易,我学的就是医,不回来干啥。”面对众人的疑惑,她说。
韩少英被分配到了板岩镇卫生院,其间,她不厌其烦地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废寝忘食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存,从给前辈“打下手”,再到自己独立治疗。那时,在乡镇卫生院,冬天寒风凛冽,夏天蚊虫肆虐,但她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她走遍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出诊的药包背烂了不知道多少个,用自家车免费接送患者800多次,每一户村民的家庭情况,谁有重大疾病、慢性病,她都了如指掌。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她每天要应对各种病症,从头疼脑热到跌打损伤,从日常感冒到慢性病调理,这份“全科本领”,正是几十年如一日锤炼出来的。
基层医疗资源匮乏,医生少,且男医生居多。在漫漫行医路中,韩少英发现当地有大量女性身患疾病却不就医,而且很多孕妇生产都是靠自己的女性长辈,消毒措施跟不上,为产妇和孩子的健康埋下了隐患。“这不只是经济问题,更多的是大家思想保守,不愿意找男医生。”了解到这一根源,韩少英一面埋头钻研,一面去大医院进修,在妇产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她医治的女性患者、接生的孩子不计其数。“那个时代,我的舅娘,我周边所有的女性长辈,还有村子中绝大多数待产的孕妇都是我妈接生的。”韩少英的女儿说。
2007年,韩少英退休了。几十年的行医生涯,她和村民早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2020年2月,她在王家村开了一家诊所,继续守护村民的健康。
2024年7月19日晚,板岩镇遭遇罕见的特大暴雨,河水翻过堤坝、淹没路面,交通、通信、电力中断,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7月20日凌晨3时,洪水刚刚退去,王家村后坡组王秀文父子浑身湿透,满脸焦急地找到韩少英说:“青龙村姚道富儿媳刚刚生完娃,但是胎盘没出来,一直在出血,她家里只有老婆婆和两个小孩,都帮不上忙,再不找人去救怕是有生命危险。”
情况如此危急,在镇村干部和民警的协助下,韩少英带着医药箱赶往产妇家里。此时,连接镇政府和王家村的桥已经被水淹没,大桥成了危桥,随时有塌陷的可能,脚下是被洪水冲过的淤泥,一步下去,淤泥没过膝盖,寸步难行,平时只需十几分钟的路程,他们艰难地走了近1个小时才安全到达。
抵达后,韩少英利用手电筒的亮光为产妇做了检查,并迅速开展施救。经过1个多小时的救助,产妇的胎盘安全剥离,出血也止住了,韩少英又为产妇和已经顺利出生的婴儿清理了身体,做了必要的消毒,待母女二人平安无事才放下心来,却不知自己的衣服早已被雨水和汗水湿透。
一晃42个年头过去了,韩少英从死神手里抢回危急病人100多人,医治的普通病患不计其数,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乡村医疗的道路,成为百姓名副其实的健康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