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打破区域界 共答一道题
——商洛市政协南京市政协探索提案“同提共办”新机制
文章字数:2681
  本报通讯员 冯 宇
  一条协作路,走了多年,从单向帮扶迈向双向互利;一道发展题,做了多遍,如今两地政协携手“同提共办”,给出了新的解法。
  2024年7月,南京市政协考察组深入秦岭腹地的商洛市,进行跨越千里的调研,目的明确:推动建立南京与商洛两地政协提案“同提共办”机制。这标志着两地政协的协作从一般性交流互鉴,走向了实质性的深度协同履职。
  宁商协作积淀深厚工作基础
  南京与商洛,一个是东部发达省份的省会,一个是西部秦岭山区的城市,因东西部协作紧密相连。
  多年来,南京在专项资金、项目支持、人才交流、经济合作等方面给予商洛鼎力支持,为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巨大贡献,“大爱接力、宁商协作”成为秦岭深处一面鲜艳的旗帜。
  近年来,商洛市政协也积极创新履职方式,搭建“六大平台”协商机制,成立市县经济协作联谊会、“政协·院校”合作协商交流中心等。2025年5月,商洛市政协组织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和部分委员,深入南京市溧水、江宁等地考察学习,召开“商产入宁”提案办理座谈会。双方承办部门和政协委员围绕如何更好推进“商产入宁”、深化“同提共办”机制坦诚交流,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工作合力,为“同提共办”机制提供了重要实践基础和制度保障。
  探索建立“同提共办”机制新框架
  “同提共办”机制的核心,在于打破地域界限、整合政协资源,共同推动问题解决,其创新之处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优化“同提”环节,提升提案质量。谋划联合选题,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在两地的落实、区域合作中的共性难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交叉性问题等,通过征集意向、协商研讨、专家咨询等方式,共同确定一批“同提共办”重点选题方向,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推进协同调研,组织两地相关界别委员、专家学者、部门同志组成调研组,分别深入两地基层一线,开展跨区域的沉浸式调研,力求摸清真实情况、找准问题症结、吸收各方智慧,避免“闭门造车”。强化联合撰写,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共同研讨提案内容,反复打磨建议对策。提案可联名提交两地政协全会或常委会,也可选择一方为主提交,另一方附议,确保提案反映共同意愿、体现专业水准、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强化“共办”环节,增强办理实效。协同交办确认,对于联名提案或涉及两地的重点提案,建立联合交办机制,共同向两地的相关承办单位进行交办,明确主办、会办单位及各自职责,确保任务清晰、责任到位。联动办理协商,推动建立承办单位之间的横向协调机制。主办单位牵头,邀请会办单位、提案者(两地委员)、政协工作机构等召开办理协商会,面对面沟通情况,共商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必要时开展跨区域的现场办理。联合督办评议,两地政协提案委员会牵头开展督办活动,通过视察、座谈、听取汇报等方式,跟踪办理进度,协调解决办理中的困难。组织两地委员对办理结果进行联合评议和满意度测评,将评议结果反馈给承办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增强督办约束力。共促成果转化,对办理中形成的共识、可行的建议,联合推动纳入两地党政决策程序或转化为具体政策、工作举措。对需要上级支持的事项,联合呼吁、共同争取。建立成果共享库,定期总结推广“同提共办”的成功案例和典型经验。
  2024年7月,南京市政协考察组在商洛期间,实地走访柞水县金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丹凤葡萄酒庄一期项目等苏陕协作项目,深入调研项目从立项、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这样的调研并非走马观花,而是为后续精准选题、共同提案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商洛市政协此前“政协·院校”合作协商交流机制的成功经验,也为跨区域协商提供了借鉴。两地政协均表示,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引导各界委员走进对方城市、了解对方城市、融入对方城市,开展更深层次合作。
  协作新模式释放多重价值
  “同提共办”机制虽起步不久,但其初步显现的价值已值得关注。首先,它提升了政协建言献策的质量。跨区域视角让提案建议更全面系统,避免了“就地论事”的局限。近年来,商洛市政协着力推动协商从“提出多少建议”向“做出什么效果”转变,“同提共办”正是这一理念的延伸。2025年,两地政协共同将“推动商洛更多优质农产品进入南京大市场、推进‘商产入宁’”作为共同选题,既贴合商洛发展实际,又契合南京市民绿色消费需求,实现了供需精准对接。其次,它促进了两地更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委员、专家、部门的直接参与,推动了人员交流、技术协作、文化互鉴,有利于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优化组合,让协作从“项目对接”延伸到“全方位融合”。再次,它为宁商协作乃至更广阔范围的区域合作提供了新路径。政协的民主协商、建言献策功能,能为两地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推动对口协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多维度推进和深化机制建设
  “同提共办”机制的未来发展,需要在多个方面深化完善,让协作之路走得更稳更远。一是要建立健全常态化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机制,包括定期高层互访、专门工作机构对接、具体联络人员落实等,确保机制持续运转、高效推进;二是要拓展“同提共办”的领域和范围,从当前聚焦的产业协作、消费帮扶等领域,逐步向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社会治理等领域延伸,让协作覆盖更多民生领域、发展领域;三是要积极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利用远程网络议政协商、智慧政协建设成果,打破空间限制,降低协商成本,提高共办效率,让跨区域协作更便捷、更高效。
  商洛市政协计划“持续创新提案工作举措,探索建立常态化组织提案和办理协商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双提高”,这与“同提共办”机制的精神高度契合,将为机制深化提供有力支撑。
  开启区域协同履职新模式
  南京市政协与商洛市政协的探索,虽依托东西部协作的特定背景,但其蕴含的理念和方法,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这一探索体现了“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要求,“同提共办”在区域协作层面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是协商民主实践的生动案例。这一探索践行了“聚焦党政关切和民生难事,全面提高政协协商议政成效”的工作方向,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履职主线,让政协工作更具现实意义和价值,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的“好帮手”、人民群众的“连心桥”。这一探索展现了“探索履职品牌、彰显政协作为”的创新精神。地方政协的活力在于不断创新,“同提共办”正是这样一种创新实践,为地方政协履职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同提共办”机制如同一条坚实的纽带,将长江之滨的南京与秦岭深处的商洛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它不仅推动着一个个具体项目落地生根,更催生着两地协作理念的深刻变革——从“单向帮扶”到“互利共赢”,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两地政协的这些探索,必将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区域协作提供宝贵的政协智慧和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