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法律服务暖人心 基层治理强动力
——洛南县司法局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综述
文章字数:1459
  本报通讯员 宋书贵
  今年以来,洛南县司法局以开展“到群众中去”实践活动为契机,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触角,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走进田间地头、工矿车间、农村社区,有效提升了公共法律服务的覆盖面、便捷性和实效性,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动力。
  聚焦民生痛点 法律服务直通社区小区
  针对老旧小区治理难题,洛南县司法局将机关干部、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公证员共计42人组成普法服务小组,划分到城区2个街道、11个社区的213个小区。围绕物业管理、邻里关系、婚姻家庭、遗产继承等居民高频法律需求,举办专题讲座,提升居民法律意识。指导小区业主委员会选举、物业公司选聘等工作,协助小区制定管理规约,推动小区治理步入法治化轨道。化身“和事佬”,现场调解因物业费缴纳、公共空间占用、环境卫生整治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力争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小区和谐。今年以来,开展“进小区”普法宣传40余场次,接待群众咨询2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化解矛盾纠纷11件。
  护航企业发展“法治体检”优化营商环境
  由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人员组成法律服务小分队,先后深入西部鑫兴、泰华制药、西北核桃物流园等30余家县域重点企业,开展“送法上门”活动,给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宣讲《民法典》《公司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面对面”解答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难题,积极提供解决途径,累计解答法律问题80余条,有效增强了企业依法经营意识。进行全面“法治体检”,通过各种方式,梳理企业在公司治理、合同管理、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和隐患,提供专业意见,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用工行为,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提供“精准治疗”,协助企业处理具体法律事务,如审查修订合同、化解债务纠纷、提供劳动争议解决方案等,现场出具《法治体检报告》17份,提出法律建议49条,从源头预防企业法律风险。
  深耕乡村沃土 法治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针对偏远村(社区)群众法治意识淡漠、法律需求较迫切问题,洛南县司法局积极策划了“普法宣传面对面、法律服务下基层”活动。坚持每周深入1个村(社区),广泛宣传土地承包、山林权属、民间借贷、婚姻家庭、防范电信诈骗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意识。现场接受群众法律咨询,为群众解惑释疑,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扎实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抽调45名司法干部担任全县247个村(社区)法律顾问,要求每月至少一次深入联系的村(社区),通过对村组干部普法宣传、合同审核把关、指导村(社区)调解委员会和培训“法律明白人”等形式,有效提升基层群众的法治素养,切实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拓展线上阵地 智慧普法实现触手可及
  洛南县司法局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视频号、抖音号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不断拓宽普法渠道。精心制作“律师说法”短视频18期进行以案释法,策划拍摄了以社区矫正为题材的微视频——《重塑新生》,以普及公证知识为题材的微电影——《爱情保障计划》,通过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互动与传播”,通过线上问答、话题讨论等方式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并鼓励转发分享,扩大普法覆盖面和受众面,使法律知识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尤其吸引了年轻群体的关注,提升了普法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构建“新媒体矩阵”,密切关注上级和全县重点执法单位工作动态,每周编辑发布1期《法治一周纵览》,并在相关平台推送,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促进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