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猕猴桃 致富金果果
文章字数:1383
金秋时节,商南县连片猕猴桃渐渐成熟,进入采摘期,毛茸茸、金灿灿的果子挂满藤蔓,阵阵清甜果香在山间弥漫。9月15日,走进富水镇王家庄村猕猴桃基地,只见工人穿梭在藤蔓间,采摘、挑拣、搬运、装车,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处处透着丰收的喜悦。
“今天请了50多人在基地务工,采摘的新品种G3,是公司五年前引进回来的,共种植了28亩,目前长势良好。”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金富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贺江介绍,该品种因其果型优、果子甜,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基地里,务工人员三五成群,双手麻利地摘下一个个猕猴桃放进身旁的桶里,不知不觉间就摘满了一桶,又飞快地提向果子堆放处,供工人们挑拣。“果子得挑无外伤、个头大,每个重量达70克以上的才算合格。有的果形不规则也是不合格的,我们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把关。”务工人员秦凤琴说。
62岁的汪金香是王家庄村村民,天刚亮就赶来基地务工。“在这儿干了5天,已经挣了300多块!我年纪大了,不用出村就能挣钱,特别满足。”她擦了擦额头的汗,手里的采摘动作却没停下,脸上满是笑意。
当天采摘的是金富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25年秋季第一批猕猴桃。自公司成立以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引进金桃、金艳、徐香等国内优质品种,建成210亩优质猕猴桃基地。“今年预计能产出100吨优质猕猴桃,按每公斤8元算,产值能有80万元。”贺江说,公司不仅专注猕猴桃种植,还朝着立体、生态的生产方式发展,计划将生产、销售与乡村旅游结合,让猕猴桃产业更有活力。更重要的是,产业发展带动了王家庄村18户农户每年增收3000元,周边80多人常年在基地务工,人均年增收5000元。
近几年,富水镇的猕猴桃产业已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目前全镇在王家庄、洋淇、马家沟等8个村,建成了总面积2000多亩的猕猴桃种植带,预计年产量1000多吨。”富水镇党委书记汪宇介绍,种植品种涵盖徐香、金桃、翠香、金艳、红杨、G3等多个优质品类,既能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也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金丝峡镇江西沟村猕猴桃种植基地,沉甸甸的成熟果子挂满藤蔓,村民穿梭在绿意盎然的藤架间,查看果实的成熟度。“今天受天气影响,比往年成熟晚了一点,这个基地再过一周就可以采摘了。”村党支部书记杨大安提起猕猴桃产业,满脸自豪。他介绍,2017年,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100亩地,建起了这个基地,日常管理都由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收成好的时候,光鲜果就能收5万公斤以上,收入能有30万元。农忙时要雇20多个工人,算下来户均年增收差不多1万元,这小小的猕猴桃,实实在在成了村民的“致富果”。
近年来,商南县始终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举措。依托县域内优质的生态环境与独特的区位优势,按照“扩基地、强龙头、创品牌”的发展思路,重点在富水、青山、城关、过风楼、金丝峡等镇(街道)打造规模连片的猕猴桃产业基地;同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培育生态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等多元经营主体,为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如今,商南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已稳定在3万亩,预计年产值超3000万元;全县培育猕猴桃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30多家,带动35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从政策引导到市场主体培育,从基地建设到农户参与,商南县成功走出一条“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合力共赢”的产业发展之路,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猕猴桃产业“商南模式”,让一枚枚酸甜多汁的猕猴桃,真正成为点亮群众致富路的“金果果”。
“今天请了50多人在基地务工,采摘的新品种G3,是公司五年前引进回来的,共种植了28亩,目前长势良好。”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金富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贺江介绍,该品种因其果型优、果子甜,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基地里,务工人员三五成群,双手麻利地摘下一个个猕猴桃放进身旁的桶里,不知不觉间就摘满了一桶,又飞快地提向果子堆放处,供工人们挑拣。“果子得挑无外伤、个头大,每个重量达70克以上的才算合格。有的果形不规则也是不合格的,我们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把关。”务工人员秦凤琴说。
62岁的汪金香是王家庄村村民,天刚亮就赶来基地务工。“在这儿干了5天,已经挣了300多块!我年纪大了,不用出村就能挣钱,特别满足。”她擦了擦额头的汗,手里的采摘动作却没停下,脸上满是笑意。
当天采摘的是金富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25年秋季第一批猕猴桃。自公司成立以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引进金桃、金艳、徐香等国内优质品种,建成210亩优质猕猴桃基地。“今年预计能产出100吨优质猕猴桃,按每公斤8元算,产值能有80万元。”贺江说,公司不仅专注猕猴桃种植,还朝着立体、生态的生产方式发展,计划将生产、销售与乡村旅游结合,让猕猴桃产业更有活力。更重要的是,产业发展带动了王家庄村18户农户每年增收3000元,周边80多人常年在基地务工,人均年增收5000元。
近几年,富水镇的猕猴桃产业已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目前全镇在王家庄、洋淇、马家沟等8个村,建成了总面积2000多亩的猕猴桃种植带,预计年产量1000多吨。”富水镇党委书记汪宇介绍,种植品种涵盖徐香、金桃、翠香、金艳、红杨、G3等多个优质品类,既能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也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金丝峡镇江西沟村猕猴桃种植基地,沉甸甸的成熟果子挂满藤蔓,村民穿梭在绿意盎然的藤架间,查看果实的成熟度。“今天受天气影响,比往年成熟晚了一点,这个基地再过一周就可以采摘了。”村党支部书记杨大安提起猕猴桃产业,满脸自豪。他介绍,2017年,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100亩地,建起了这个基地,日常管理都由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收成好的时候,光鲜果就能收5万公斤以上,收入能有30万元。农忙时要雇20多个工人,算下来户均年增收差不多1万元,这小小的猕猴桃,实实在在成了村民的“致富果”。
近年来,商南县始终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举措。依托县域内优质的生态环境与独特的区位优势,按照“扩基地、强龙头、创品牌”的发展思路,重点在富水、青山、城关、过风楼、金丝峡等镇(街道)打造规模连片的猕猴桃产业基地;同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培育生态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等多元经营主体,为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如今,商南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已稳定在3万亩,预计年产值超3000万元;全县培育猕猴桃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30多家,带动35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从政策引导到市场主体培育,从基地建设到农户参与,商南县成功走出一条“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合力共赢”的产业发展之路,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猕猴桃产业“商南模式”,让一枚枚酸甜多汁的猕猴桃,真正成为点亮群众致富路的“金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