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丰阳惠万家
文章字数:2724

山阳县实行新提拔人员任前考法、领导干部年终述法、党委(党组)书记点评法治工作闭环管理。图为县委书记点评法治工作会议现场。

山阳县建强人民调解组织,针对乡村治理关键领域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有效提升了基层依法治理水平。

山阳县将法治课融入日常教学,先后组织法治进校园活动300余场次,受益学生超10万人次。

“丰阳新声”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宣讲活动将惠民政策送进千家万户。

“八五”普法期间,山阳县建成以县级宪法主题公园和民法典主题公园为主的法治文化长廊。

山阳县组建普法宣传队,开展接地气的法治宣传,村民法律素养得到提升。
本报通讯员 陈学健 赵 旭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山阳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定向领航,以“法润丰阳”为载体,深耕法治宣传教育、厚植法治文化根基、推进依法治理,用高水平普法护航山阳高质量发展。
高位统筹拧紧普法链条
山阳县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全县发展大局,作为“八五”普法的抓手,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成立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31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普法讲师团13个,县镇(街道)部门同步成立普法领导小组262个,选聘普法联络员1231名、法治宣传员169名,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2164名,“一村一法律顾问”覆盖全县244个村组(社区),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镇村三级普法保障网络。
为确保普法工作落地见效,山阳县按每人每年1元标准将“八五”普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建立精准化普法清单,实行普法依法治理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以实绩考核“硬指标”推动普法“硬担当”。
精准滴灌浸润丰阳沃土
针对不同群体法治需求,山阳县量身定制普法“菜单”,“分众化”施力,推动法治理念深植人心,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民行动自觉。
“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建强学法根基。对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县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和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和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程,实行新提拔人员任前考法、领导干部年终述法、党委(党组)书记点评法治工作闭环管理。对公职人员,“常态化”开展法制教育专题培训、实行年度学法考评,全领域提升法治素养。2021年以来,全县开展领导干部集中法治培训40余场次6000余人次,发放《宪法》学习读本1万余本,编印《山阳县“八五”普法读本》《领导干部普法教材》3万本、《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4076本,实现公职人员年度学法参考率、及格率“双一百”,机关干部依法履职能力显著提升。
“普法宣传+矛盾调解”筑牢法治底盘,针对乡村治理关键领域,组建镇(街道)普法讲师团、村级普法宣传队,建强人民调解组织,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开展接地气的法治宣传,2021年以来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4个、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33个,调解矛盾纠纷1.12万件,村民法律素养与基层依法治理水平同步提升。
“法治副校长+特色活动”深耕未来力量。山阳县将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为全县105所小学以上学校选聘了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将法治课融入日常教学,严格落实“法治教育第一课”“法律进学校宣传周”活动,先后组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主题活动300余场次,受益学生超10万人次,“平安校园”“红领巾法学院”创建深入人心,扣好了青少年“法治第一粒扣子”。
“法治体检+精准服务”助力健康发展。定期深入企业宣传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开展“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培训与法治体检,化解涉企矛盾纠纷38件。组织法律服务团队走进园区,为重点项目提供“一对一”服务,走访企业56家、排查法律风险18条、出具法律意见书7份,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助力企业在法治轨道上稳健发展。
守正创新赋能法治涵养
山阳县打破传统“灌输式”普法模式,融合“线上+线下”模式、联动“阵地+活动”平台,将法治文化“涵养”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注重普法“零距离”。在线上建成覆盖县镇村三级的“山阳县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12台智慧公共法律服务终端进驻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服务站、村服务室,群众扫码登录县司法局微信公众号,即可轻松学习法律知识、获取法律文书样本、联系律师求助。政府网站、“平安法治山阳”公众号、县电视台同步发力,定期推送普法短信、“天天学法”内容,开展法治讲座,积极组织参与全市普法短视频大赛、优秀法治文艺作品评选等系列活动,《法治山歌传四方》获评全省红色法治文化作品三等奖,新媒体普法“声量”与“影响力”双提升。
实现阵地“全覆盖”。在线下大力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十个一”法治文化活动,打造5个法治文化示范镇(街道)、10个法治文化示范村(社区)、25个法治示范学校、25个诚信守法企业,建成宪法主题公园等法治文化公园9个、法治广场16个、法治文化长廊12个,社区矫正对象劳动服务基地1个,让群众在休闲散步、日常活动中“抬头见法、低头学法”。
掀起普法“热浪潮”。山阳县紧扣民法典宣传月、“3·15”消费者权益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专题开展法治宣传活动,采取法律咨询、案例讲解、文艺演出等方式,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指南”,营造“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浓厚氛围。
普治并举提升普法效能
山阳县以普法促治理、以治理强普法,将法治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深度融合,推动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
有序推进地方治理,深化“平安山阳”“法治山阳”建设,开展公共安全领域专项排查整治,持续打击“反电诈”等民生领域违法犯罪,从严查处酒驾、环境保护等违法行为,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精细推进基层治理,围绕征地拆迁、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靶向普法,全力推进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筑牢平安稳定第一防线。“八五”普法期间,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化解民间纠纷1.2万余件,信访件下降3.1%,在普法中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农村“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119个,“活化”村规民约244个,使村风民风持续向好。
规范推进行业治理,推行执法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明确执法权限、公开执法程序,创建“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16个,实现执法行为更规范、行政诉讼率稳步下降,行业风气持续优化。
风好正是扬帆时,法治山阳再出发。山阳县将做好“八五”普法终期总结验收,提早谋划“九五”普法工作,持续擦亮“法润丰阳”普法品牌,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推进法治山阳建设,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的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