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人大代表赋能基层治理
文章字数:835
  本报讯 (通讯员 冯皓玥)“以前这块地方都是杂草,如今变成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小公园了,大家现在天天可以在这里健身、跳广场舞,孩子们也可以在这里尽情玩耍,真的很不错!”近日,丹凤县花瓶子镇花中村新建的体育公园里,正在锻炼的刘阿姨高兴地说。这片绿意盎然的公共空间,正是人大代表在践行“办好民生实事”中交出的答卷。此前,镇村人大代表通过接待群众活动、走访群众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倾听民心民声。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52条,梳理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中肯意见和有益建议,推动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花中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广大群众安居乐业,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社会基层治理的劲儿更足、方法更多样、成效更明显。
  近年来,花瓶子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将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嵌入基层治理中,不断强化依法履职的责任担当、使命担当,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人大代表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票决,是对民生实事从‘为民做主’到‘由民作主’的探索。”花瓶子镇人大主席张丹宏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基层民主建设的创新和发展,激发了人大代表、群众在基层民主实践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这次多亏了你们的耐心调解、讲法释义,解决了困扰我这么长时间的地界纠纷问题。”花瓶子镇油房坪村村民杨宝安握着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柯曾武的手说。
  今年以来,花瓶子镇人大主席团将代表的履职内容与创新社会治理紧紧相扣,组织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和群众威信的代表,利用“人熟、情况熟”的优势,深入村组走访摸排潜在风险点,对易出现的土地边界、家庭赡养等矛盾纠纷,采取“现场办公、就地调解”的方式,耐心宣讲政策法规,引导当事双方互谅互让,通过人大代表公正、及时调解,成功将多起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田间地头。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法律宣传36场次、各类宣传宣讲890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0多件,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问题就地化解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