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渔坪村连续8年为优秀学子发放奖学金
文章字数:810
  本报讯 (通讯员 辛恒卫)“这不仅是物质上的鼓励,更是家乡给我们的底气。”“今后一定奋发图强,将来回报家乡、回报社会。”8月13日下午,在镇安县高峰镇渔坪村会议室2025年“重教兴学”座谈会上,15名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准大学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开学礼。
  为激励先进,推动形成崇学重教、比学赶超的文明村风,渔坪村将升学奖励金制度纳入村规民约,奖励金由驻村单位和爱心企业赞助,对本村高三考取本科的学生每人奖励500元。这是渔坪村从2018年开始,坚持奖学育才的第8个年头了,一项小小的举措,在岁月流转中沉淀为渔坪村最鲜明的文明标识,更成为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村里的奖学金就像一根纽带,让在外求学的我们始终牵挂着家乡。”据渔坪村在校大一学生刘鑫源介绍,村里的大学生每年暑假都会主动回乡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助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形成“反哺家乡、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
  “从2018年第一次为10名大学生发放共计5000元奖学金算起,到今年,村里的‘奖学传统’就没断过。”渔坪村党支部书记张福成说,“渔坪村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每年都有约十名的学生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争了光。为给考上大学的孩子添份力、鼓把劲,村上的几名党员干部商议着给每位考上大学的学生发点奖学金,这一想法被驻村帮扶单位和爱心企业老板知道后,便伸出援助之手,主动赞助支持,没想到这一支持就是8年。”
  8年间,奖学金从“凑份子”变成了“制度账”,至今已有71名学生受益,累计发放3.55万元。
  座谈会上,村“两委”党员干部为15名考上大学的优秀学子披红戴花;县政协领导、“宜佳农庄”负责人、本村籍西安铁一中教授刘博和驻村单位领导为优秀学生颁发奖金,并向他们表示祝贺。同时,还向优秀大学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他们进入大学后,要更加努力学习,常怀感恩之心,在学有所成后孝敬父母,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家乡,为家乡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