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药盒“重生”记
文章字数:557
在医院病房里,废弃药盒的常规归宿往往是垃圾桶。但在镇安县医院肾病内分泌科病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药盒却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经过巧妙设计与精心组合,它们摇身一变成为一面充满创意与温度的“3D用药知识宣教墙”。这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更如同一盏明灯,成为照亮患者用药安全的路。
肾病内分泌科的患者中,不少是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如何正确服药、了解药物作用与注意事项,是保障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关键。然而,传统的纸质宣教单或口头讲解,在信息传递上有时效果有限,容易遗忘,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用药知识,患者常常在“该怎么吃”的问题上犯迷糊。
考虑到患者的实际需求以及他们的认知特点,医务人员决定创新宣教方式。他们用临床废弃的药盒,精心拼贴,制作了一面展板。展板上详细列出了常用药品的名称、用途、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让每个药盒都成为会“说话”的健康导师。
“我做完胃肠息肉手术后要吃5种药,加上日常慢病的3种,每天光琢磨‘先吃哪种、餐前还是餐后’就头大!”病区的王大爷提起这面墙就赞不绝口,“现在对着墙上的药盒一看就明白,对我们这些记性不好的老年人来说,真是太实用了!”
这面由废弃药盒搭建的“科普墙”,不仅优化了健康信息的展示方式,更深刻体现了镇安县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初心,成为医院人文关怀建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肾病内分泌科的患者中,不少是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如何正确服药、了解药物作用与注意事项,是保障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关键。然而,传统的纸质宣教单或口头讲解,在信息传递上有时效果有限,容易遗忘,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用药知识,患者常常在“该怎么吃”的问题上犯迷糊。
考虑到患者的实际需求以及他们的认知特点,医务人员决定创新宣教方式。他们用临床废弃的药盒,精心拼贴,制作了一面展板。展板上详细列出了常用药品的名称、用途、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让每个药盒都成为会“说话”的健康导师。
“我做完胃肠息肉手术后要吃5种药,加上日常慢病的3种,每天光琢磨‘先吃哪种、餐前还是餐后’就头大!”病区的王大爷提起这面墙就赞不绝口,“现在对着墙上的药盒一看就明白,对我们这些记性不好的老年人来说,真是太实用了!”
这面由废弃药盒搭建的“科普墙”,不仅优化了健康信息的展示方式,更深刻体现了镇安县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初心,成为医院人文关怀建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