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做好“组团式”帮扶这篇大文章
本报记者 陈 波
文章字数:1260
  在西安交大一附院帮扶团队的接续努力下,山阳县人民医院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等四级手术落地县域,肿瘤放疗让患者无须远赴省城;在南京市浦口区帮扶团队的共同奋斗下,镇安职教中心连续两年本科上线人数超百人,2023年斩获全市首枚国赛银牌,连续两年入围世界技能大赛;在国家科技特派团的帮助指导下,柞水标准化培育1.16亿袋木耳菌包,有机种植1.2万亩中药材,“柞水木耳”品牌价值达53.23亿元……一份份帮扶成绩单,凝结着专家人才的辛勤汗水,体现了他们扎根商洛、倾力奉献的精神品格,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视他乡为故乡”的责任担当。
  “组团式”帮扶是党中央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部署。自2022年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商洛多个地区搭上了这趟“振兴快车”。3年间,从教育、医疗到科技领域,先后有350名专家人才跨越山海奔赴商洛,他们以理想与热忱书写了乡村振兴答卷,用实干和担当绘就了帮扶工作最美画卷,为商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组团式”帮扶不是简单的人、财、物的物理集聚,而是观念的重塑和理念的更新。这些来自省内外的专家人才,将先进理念、高超技术、科创资源与商洛实际有机融合,探索出“团队帮团队”、师带徒、远程辅导、外出跟岗学习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帮扶方法,为商洛的改革发展打开了新天地。将帮扶过程中所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制度、进而建立长效机制,不仅有利于放大帮扶效应,而且有助于推动该项事业的长远发展。
  “组团式”帮扶,贵在精准,重在实效。在专家人才的接续帮扶下,商洛科教卫生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可感可及。新时代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精准借力,推动医疗、教育、科技帮扶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共同答好“组团式”帮扶答卷。帮扶团队和受帮扶地区,应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摸清找准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症结,共同制定帮扶方案,完善细化具体举措,同心靶向发力,确保帮到关键处、扶在心坎上。比如,在医疗帮扶方面,应在拓宽诊疗方法、建好重点科室、建立本土队伍方面下功夫,让群众在家门口少花钱、看好病。在科技帮扶方面,应依托帮扶团队科技创新优势,在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打造特色品牌上动脑筋,让老百姓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把“组团式”帮扶成效真正转化为发展动能,靠的是一流人才生态,检验的是干部作风能力水平。作为受帮扶地区,应统筹用好“组团式”帮扶、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等各类人才政策,在为其提供优质服务保障的同时,支持专家人才在名师工作室打造、重点科室建设、设施迭代更新、产业园区提质扩容等方面“施展拳脚”,及时协调解决在资金、项目、技术上的难题,确保帮扶团队人尽其才、才尽所能,为推动商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献智出力、作出贡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对商洛而言,是难得的历史机遇。用好用活这一政策机遇,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服务保障,定能让帮扶成效源源不断地化为商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