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颜更靓 民心更暖
文章字数:1592


当晨跑者的脚步惊起丹江畔的白鹭,当街角方寸之地传来孩童的嬉笑,当夜市升腾的香气弥漫夏夜……秦岭深处的丹凤县城,正以细腻的“绣花功夫”悄然更新,将民生幸福织入城市的经纬。
在这里,城市更新不仅是宏大的蓝图,更是融入日常的烟火与微光。丹凤县聚焦人民期盼,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和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开展“干净丹凤”创建,全面改造提升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着力提高城市建管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内涵,优化人居环境。丹凤县从健身绿道、口袋公园和百味夜市入手,精雕细琢,让这座兼具古老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小城,焕发出别样的宜居魅力。
绿廊串起生活与风景
清晨六点,河涧社区居民王生民的身影准时出现在丹江健康步道上。这条沿江蜿蜒的“生态绿丝带”,早已成为他每日雷打不动的“打卡点”。“步道舒服,环境又好,每天跑两圈,神清气爽!”王生民说,像他一样来这条步道健身休闲的市民不在少数。
这条东起凤鸣桥、西至学府桥,全长5.4公里的步道,是丹凤县投资1600万元打造的民生工程。沿途点缀着12个智能健身驿站、20多处休憩座椅和5座古韵凉亭。它如同一条纽带,将市民的晨练、散步、休闲有机串联。曾经略显陈旧的江滨体育公园经过提升改造,如今焕然一新,园内绿树成荫,步道蜿蜒,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每天前来休闲娱乐的群众络绎不绝,有的舞剑打太极,有的纵情歌舞,有的追逐嬉戏,有的吹拉弹唱。
这条步道不仅承载着小城百姓的幸福时光,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避暑纳凉。“我们一行9人来丹凤康养,山清水秀,植被丰茂,真是个好地方!”来自西安的王雪芳赞不绝口。一条步道,串起了健康、休闲与城市吸引力。
口袋公园装满群众“微幸福”
近日,回乡避暑的龙驹寨街道居民谢虎娃惊喜地发现,昔日的卫生死角摇身变成了精致的口袋公园。这个约200平方米的空间里,不仅设有老人健身区、儿童游乐场,还融入了消防安全知识和普法教育宣传。
“这次回来发现大变样了,草绿了,树多了,路灯亮了,健身器材、小孩玩的设施都有,让人感觉可舒心了。”这方寸之地的微更新,让谢虎娃惊喜不已。
在丹凤,这种“见缝插绿”的微改造正遍地开花。一个精致小巧的口袋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丹凤县城的各个角落,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品质和精神面貌。如今,市民走出家门,就能在街头轻松找到一块绿意盎然的休憩之地,亲近自然,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放松。
“县城的口袋公园越来越多,感觉自己就住在大花园里。环境更宜居了,幸福生活触手可及。”谢虎娃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
夜市灯火照亮创业梦想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东河夜市便鲜活起来。各色美食香气扑鼻,摊位整洁有序,摊主的吆喝声、食客的谈笑声此起彼伏。返乡创业的王梦叶夫妇在自家凉菜摊前忙碌着,食客络绎不绝。
“选这儿就图个方便!基础设施完善,水电不愁,交通便利,顾客停车也容易。生意一直挺稳定,日子有奔头!”王梦叶的话语里透着踏实。
东河夜市120多个规范化管理的摊位,不仅点亮了城市的夜经济,更稳稳托起了许多像王梦叶夫妇这样的“致富梦”。这里升腾的不仅是食物的香气,更是生活的希望与城市的活力。
丹江之畔,冠山脚下。如今的丹凤县城,一条条蜿蜒的健身步道串起绿色生活,一座座精致的口袋公园装满欢声笑语,一个个热闹的夜市摊位升腾人间烟火,一个个老旧小区改造破解群众急难愁盼——这些正是丹凤县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丹凤县城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节节攀升。环西路改造提升、城东便民市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项目惠及数万名群众;生态建设同步推进,完成造林73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52平方公里,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4天。这座秦岭小城,在精细化治理的“针脚”中实现了品质蜕变。容颜更靓,民心更暖,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康养之城,正加速崛起于山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