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竹林关镇特色产业实现“多点开花”
文章字数:1314
  本报讯 (通讯员 赵 静)近年来,丹凤县竹林关镇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打造共富乡村”思路,因地制宜深挖产业特色,做好土特产文章,聚焦组织、队伍、服务同向用力,推动特色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多点开花”,乡村全面振兴取得了新成效。
  竹林关镇坚持高点谋划,破解产业发展方向散、集体经济增收弱、群众致富渠道窄等现实困局。推行跨村联建、村企联营、村户联结“三联机制”,打破村庄壁垒,引导石槽沟和神奇沟5村连片种植中药材、发展特色养殖,南院、光明2村连片种植大棚蔬菜,张塬、王塬2村联合发展食用菌,竹林关、王塬、洲河北3村发展环线康养旅游,形成“党建搭台、产业唱戏”聚合效应。同时,竹林关镇推行“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联农带农模式,全镇共培育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31个、家庭农场22个、种植养殖大户73户,形成以大桑园飞鼠养殖、王塬冬枣、张塬滑子菇、阳河秦臻山泉、东楼肉牛养殖等为代表的集体经济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洲河北现代田园综合体、竹林关茶旅融合示范园、王塬村中医康养3个农康旅融合特色产业基地,南院村“院子文化+庭院经济”带农增收模式,入选全市乡村治理优秀改革案例。建立就业创业工作站19个,累计培训剩余劳动力2749人,年度劳务输出1万多人。建成移民点配套产业园区2个,引进万鹏辉电子、凯农魔芋、亿盛客等4家企业,实现400多人就近就业。创建创贷信用社区,发展个体工商户218家,带动就业600多人,丹水社区被评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竹林关镇通过抓班子带队伍,让党组织从“后台指挥”走向“前台领跑”,带动产业升级、推动共同富裕。纵深推进“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不懈打造示范村、建设提升村、整顿后进村,累计培育一类村8个,整顿提升三类村2个,打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将67名党性强、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落实“导师1+N”帮带制度,明确9名党政班子成员结对帮带18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雏雁”成长。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工作室4个,举办招商引资座谈会3期,累计回引在外创业能人9名,创办经营主体7个,开展产业技能培训9场次,选送16名干部参加乡村CEO培训,协调包扶单位与联系村签订共建协议14个,通过人才引领、协同共建,汇聚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创新推行《竹林关镇镇村干部动态积分三色预警管理办法》,累计举办青年干部大讲堂69期、驻村讲堂3期,持续深化“五个到一线”实事承诺,全镇18名村党支部书记、57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和36名驻村干部领办产业项目56个,党员干部领富带富能力明显提升。
  竹林关镇坚持把责任落实作为推动产业发展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的关键。充分发挥镇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建立由党委书记牵头、班子成员任组长、站办所负责人和18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成员的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实行责任、工作、督帮、落实“四个捆绑”,形成镇党委主导、班子成员负责、各站办联动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周调度、月研判、季通报,每月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工作,落实科级领导项目包抓责任,协助解决产业发展问题90多件。坚持镇每季度现场验收、每两月一线督导和村每月自查机制,常态化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干部作风督导检查,形成争先恐后、追赶超越抓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