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撬动育人“大格局”
文章字数:2156
本报通讯员 毕波波
“现在学校安装了插卡电话、可视电话,使用很方便,我不用偷偷把手机带进学校了,学习上也能更专心了。”7月10日,刚刚结束期末考试的洛南中学高一1班学生刘艺佳告诉笔者。洛南中学建立了家校社协同管控制度,联合洛南县电信公司、移动公司投资100万元在校园安装电子产品检测门、插卡电话、可视电话,并免费办理校园卡、电子学生证,严格落实执行“手机出校园”管理。
教学楼下、宿舍楼前,90多部可视电话连接着学校、学生和家长。“这是我们学校对标全县‘学生手机出校园,体育劳动进校园’改革举措,落实落细《商洛市学生体质强健计划10条措施》,实施‘五大行动’,强化‘三个协同’,健全评价机制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洛南中学校长岳俊说。
近年来,洛南县聚焦学生沉迷手机、体质下降、劳动意识淡薄等普遍现象和问题,创新实施“学生手机出校园,体育劳动进校园”改革举措,有力助推学生体质强健计划落实,探索出了一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
系统谋划助力体质强健
“要建成8亩校园劳动实践基地,优化8个第二课堂师资布局,外聘4名劳动实践课校外指导老师……”在2025年春季全体教师大会上,洛南县第三初级中学校长米建国郑重承诺。
现在,校园劳动实践基地不仅成了校园管理“减法”和丰富学生生活“加法”的“助推器”,还引导学生养成“远离手机、热爱运动、崇尚劳动”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劳动实践基地建成了,劳动课有地方施展了,学校良性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才会真正落地生根。”米建国说。
洛南县将“学生手机出校园,体育劳动进校园”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点,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方案、工作细则和指导意见,建立“周评比、月督导、季通报、年考核”的跟踪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将手机管理与强体计划、体育锻炼、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形成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保障体系,让家长更放心,学生更安心,学校更舒心,用实干实绩赢得社会好评。
专业人才擎起改革大旗
成立8年的洛南县第二小学,如今把“幸福二小”做成了一张响亮的名片。2024年,洛南县第二小学学生在各类文体比赛中获奖12项58人,学校作为代表在陕西省“三个课堂”推进现场会上进行经验分享。这背后离不开专业指导老师的努力。
“要真正凸显‘阳光体育 书香校园’的育人特色,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关键要有专业教师扛大旗!”洛南县第二小学校长李尚荣感慨。
洛南县教体局坚持“一校一案,一校一策”的管理细则,严格落实体育教育“三个一”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建立“一年级一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低年级韵律操、中年级武术健身操跳绳、高年级球类运动等特色体育课程,建设学校体育活动社团,丰富课后服务活动载体。创新开展“两课两操”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丰富武术、轮滑、腰鼓等特色体育项目,定期举办县级田径运动会、排球气排球联赛等赛事活动,形成“周周有训练、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比赛、年年有赛事”的常态化体育竞赛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16名专业教师担任第二课堂指导老师。
洛南县还借助西商教育一体化发展机遇,与多所西安知名中小学签订战略协议,通过“名师授课+实地观摩+跟踪培养”等形式,利用两年时间,举办培训班12期,为全县105所学校共培养90多名教法精湛、管理有方、善于创新的新型教师人才队伍。
“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已成为这场教育改革的‘驱动器’。他们用新思维、新方法,让校园焕发出新的生机。通过近两年来的改革实践,基本实现了‘把电话留在家里,让指尖远离手机;把理想带进校园,让目光眷恋书本;把心思回归课堂,让体育劳动伴随成长’的良好育人氛围。”洛南县人民政府总督学周云峰说。
劳体结合谱写育人新篇
在洛南县城关街道窑底村,研学基地里红果绿叶相映成趣。洛南县城关街道中心小学在此建成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整治、花草管护、“开心农场”种植等校内劳动,开展农耕体验、手工制作、生活技能培训等多样化劳动实践,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不断深化劳动教育,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和心理健康发展。
这种“校内+校外”的协同模式已在全县铺开,洛南县坚持多措并举推进“手机出校园”,解决“手机依赖症”,落实“体质强健计划”,创新实施手机管理促规范、体育活动促健康、书香浸润促德育、课后服务促减负、知行合一促成长“五大行动”,挖掘洛南红色教育和传统文化地域特色,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研学实践,发挥家、校、社、政“四位一体”协同育人工作合力,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和综合评价体系,将体育锻炼、劳动实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和升学录取的重要参考,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劳动实践的积极性。
“学生手机出校园,体育劳动进校园”改革实践引领下的学生劳体结合,是助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更是深入推进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稳定器”。
“洛南县将持续聚焦教育体制改革,以‘学生手机出校园,体育劳动进校园’为抓手,探索构建‘政校家社全方位、课内课外全过程、教师教辅全动员、线上线下全覆盖’的多维育人体系,推动育人实践由‘学科导向’向‘学生导向’转变,由‘条线育人’向‘协同育人’聚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洛南县教体局局长武锋说。
“现在学校安装了插卡电话、可视电话,使用很方便,我不用偷偷把手机带进学校了,学习上也能更专心了。”7月10日,刚刚结束期末考试的洛南中学高一1班学生刘艺佳告诉笔者。洛南中学建立了家校社协同管控制度,联合洛南县电信公司、移动公司投资100万元在校园安装电子产品检测门、插卡电话、可视电话,并免费办理校园卡、电子学生证,严格落实执行“手机出校园”管理。
教学楼下、宿舍楼前,90多部可视电话连接着学校、学生和家长。“这是我们学校对标全县‘学生手机出校园,体育劳动进校园’改革举措,落实落细《商洛市学生体质强健计划10条措施》,实施‘五大行动’,强化‘三个协同’,健全评价机制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洛南中学校长岳俊说。
近年来,洛南县聚焦学生沉迷手机、体质下降、劳动意识淡薄等普遍现象和问题,创新实施“学生手机出校园,体育劳动进校园”改革举措,有力助推学生体质强健计划落实,探索出了一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
系统谋划助力体质强健
“要建成8亩校园劳动实践基地,优化8个第二课堂师资布局,外聘4名劳动实践课校外指导老师……”在2025年春季全体教师大会上,洛南县第三初级中学校长米建国郑重承诺。
现在,校园劳动实践基地不仅成了校园管理“减法”和丰富学生生活“加法”的“助推器”,还引导学生养成“远离手机、热爱运动、崇尚劳动”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劳动实践基地建成了,劳动课有地方施展了,学校良性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才会真正落地生根。”米建国说。
洛南县将“学生手机出校园,体育劳动进校园”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点,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方案、工作细则和指导意见,建立“周评比、月督导、季通报、年考核”的跟踪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将手机管理与强体计划、体育锻炼、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形成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保障体系,让家长更放心,学生更安心,学校更舒心,用实干实绩赢得社会好评。
专业人才擎起改革大旗
成立8年的洛南县第二小学,如今把“幸福二小”做成了一张响亮的名片。2024年,洛南县第二小学学生在各类文体比赛中获奖12项58人,学校作为代表在陕西省“三个课堂”推进现场会上进行经验分享。这背后离不开专业指导老师的努力。
“要真正凸显‘阳光体育 书香校园’的育人特色,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关键要有专业教师扛大旗!”洛南县第二小学校长李尚荣感慨。
洛南县教体局坚持“一校一案,一校一策”的管理细则,严格落实体育教育“三个一”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建立“一年级一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低年级韵律操、中年级武术健身操跳绳、高年级球类运动等特色体育课程,建设学校体育活动社团,丰富课后服务活动载体。创新开展“两课两操”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丰富武术、轮滑、腰鼓等特色体育项目,定期举办县级田径运动会、排球气排球联赛等赛事活动,形成“周周有训练、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比赛、年年有赛事”的常态化体育竞赛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16名专业教师担任第二课堂指导老师。
洛南县还借助西商教育一体化发展机遇,与多所西安知名中小学签订战略协议,通过“名师授课+实地观摩+跟踪培养”等形式,利用两年时间,举办培训班12期,为全县105所学校共培养90多名教法精湛、管理有方、善于创新的新型教师人才队伍。
“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已成为这场教育改革的‘驱动器’。他们用新思维、新方法,让校园焕发出新的生机。通过近两年来的改革实践,基本实现了‘把电话留在家里,让指尖远离手机;把理想带进校园,让目光眷恋书本;把心思回归课堂,让体育劳动伴随成长’的良好育人氛围。”洛南县人民政府总督学周云峰说。
劳体结合谱写育人新篇
在洛南县城关街道窑底村,研学基地里红果绿叶相映成趣。洛南县城关街道中心小学在此建成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整治、花草管护、“开心农场”种植等校内劳动,开展农耕体验、手工制作、生活技能培训等多样化劳动实践,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不断深化劳动教育,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和心理健康发展。
这种“校内+校外”的协同模式已在全县铺开,洛南县坚持多措并举推进“手机出校园”,解决“手机依赖症”,落实“体质强健计划”,创新实施手机管理促规范、体育活动促健康、书香浸润促德育、课后服务促减负、知行合一促成长“五大行动”,挖掘洛南红色教育和传统文化地域特色,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研学实践,发挥家、校、社、政“四位一体”协同育人工作合力,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和综合评价体系,将体育锻炼、劳动实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和升学录取的重要参考,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劳动实践的积极性。
“学生手机出校园,体育劳动进校园”改革实践引领下的学生劳体结合,是助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更是深入推进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稳定器”。
“洛南县将持续聚焦教育体制改革,以‘学生手机出校园,体育劳动进校园’为抓手,探索构建‘政校家社全方位、课内课外全过程、教师教辅全动员、线上线下全覆盖’的多维育人体系,推动育人实践由‘学科导向’向‘学生导向’转变,由‘条线育人’向‘协同育人’聚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洛南县教体局局长武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