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回访除“病灶” 正向激励焕“生机”
文章字数:618
本报讯 (通讯员 史博月)近年来,洛南县纪委监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将回访教育作为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的关键环节,通过精准化施策、常态化跟进、人性化关怀,推动“有错干部”向“有为干部”转变。
为避免回访教育“大水漫灌”,洛南县建立“一案一档一策”机制。案件审结后,第一时间梳理受处分干部的违纪事实、处分类型、岗位特点及思想动态,形成个性化回访档案。针对不同情形分类施策:对因政策理解偏差犯错的,重点解读法规政策,厘清工作边界;对因作风漂浮、履职不力受处分的,结合岗位职责制定整改清单;对年轻干部则侧重理想信念教育,筑牢纪律防线。回访前还与所在单位党组织沟通,了解干部日常表现和工作难点,确保回访内容既“红脸出汗”又“暖心鼓劲”。
让关爱帮扶“全程相伴”,洛南县纪委监委创新回访模式,由审理室牵头,联合案件承办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及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组成回访小组,构建“教育—监督—激励”闭环。回访中既面对面交谈倾听其思想困惑和工作困难,也通过列席会议、查看台账掌握整改成效,还通过走访服务对象了解群众口碑变化。对整改不到位的及时提醒,对新问题当场指出,确保回访贯穿干部改正提升全过程。
为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洛南县纪委监委积极推动回访结果与干部使用、评先评优挂钩,建立“容错纠错+正向激励”联动机制。对改正态度好、工作实绩突出的受处分干部,及时向组织部门和所在单位反馈,符合条件的依规依纪推荐任用,让“有错能改”者有“有为机会”。
为避免回访教育“大水漫灌”,洛南县建立“一案一档一策”机制。案件审结后,第一时间梳理受处分干部的违纪事实、处分类型、岗位特点及思想动态,形成个性化回访档案。针对不同情形分类施策:对因政策理解偏差犯错的,重点解读法规政策,厘清工作边界;对因作风漂浮、履职不力受处分的,结合岗位职责制定整改清单;对年轻干部则侧重理想信念教育,筑牢纪律防线。回访前还与所在单位党组织沟通,了解干部日常表现和工作难点,确保回访内容既“红脸出汗”又“暖心鼓劲”。
让关爱帮扶“全程相伴”,洛南县纪委监委创新回访模式,由审理室牵头,联合案件承办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及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组成回访小组,构建“教育—监督—激励”闭环。回访中既面对面交谈倾听其思想困惑和工作困难,也通过列席会议、查看台账掌握整改成效,还通过走访服务对象了解群众口碑变化。对整改不到位的及时提醒,对新问题当场指出,确保回访贯穿干部改正提升全过程。
为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洛南县纪委监委积极推动回访结果与干部使用、评先评优挂钩,建立“容错纠错+正向激励”联动机制。对改正态度好、工作实绩突出的受处分干部,及时向组织部门和所在单位反馈,符合条件的依规依纪推荐任用,让“有错能改”者有“有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