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传经送宝” 地头“把脉支招”
文章字数:1292
7月24日,在丹凤葡萄酒厂葡萄基地,国家科技特派团专家兰义宾等人正和该基地技术员陈军啟探讨葡萄种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树形不够规范,架形设置太低,导致下部枝条分叉过多,且离地面太近,果实接触地面容易腐烂,同时,产量过高也制约了糖分的积累,可在冬季修剪时逐渐改造树形和架形。后期还要重点预防鸟害,将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有机结合。”在仔细观察葡萄的长势后,兰义宾现场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兰义宾是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022年,他作为国家科技特派团成员,被派驻到丹凤县指导当地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三年多来,足迹遍布全县12个镇(街道)、53个村(社区)以及7家重点葡萄酒生产企业,为丹凤县葡萄产业提质增效作出了巨大贡献。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兰义宾深知,科技服务必须立足实际。在棣花镇万湾社区、陈家沟村和商镇镇张村、王塬村等葡萄种植基地,在丹凤葡萄酒庄等生产一线,他俯下身子,实地查看葡萄品种特性、架形结构、种植模式,与农民朋友促膝长谈,与农技人员深入交流,倾听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及时把脉问诊、答疑解惑。这种扎实深入的调研,让他对丹凤葡萄产业的优势、短板和发展方向有了清晰的认识,真正做到了“知农情、懂农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兰义宾将提升本土人才技术水平作为帮扶的关键。他针对性地对全县百余名葡萄产业发展大户和技术骨干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内容涵盖葡萄栽培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品质提升等,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技术力量。此外,他还积极运用线上平台,调集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力量,量身制定《丹凤县葡萄栽培技术规程》,开展线上技术指导,累计培训农户超过1800人次,极大提升了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尤为可贵的是,他不仅传授理论知识,更直接提供了2项葡萄酒生产的关键实用技术,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
品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兰义宾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资源优势,成功为丹凤县引进13个市场前景好、适应性强的葡萄新品种,共计359株。其中,包括3个优质酿酒葡萄品种45株和10个优良鲜食葡萄品种314株。这些新品种的引入,不仅丰富了丹凤葡萄的品种资源库,更满足了产业品种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通过科学示范种植,引导农户逐步更新换代,显著提升了丹凤葡萄的整体品质、口感和市场竞争力,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源头活水。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兰义宾不满足于解决眼前问题,更着眼于葡萄产业的长远发展和技术储备。他积极穿针引线,联合丹凤县东凤酒庄和丹凤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站等企业或单位争取“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和“农业科技创新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吸引外部智力资源,努力推动果香柔顺型和饱满陈酿型葡萄酒酿造工艺技术的研发、示范推广,为丹凤产区独具风味的葡萄酒生产提供了关键技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兰义宾以躬身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科技特派员的赤诚奉献与实干担当。他步履不停,扎根沃土,将科研的“论文”真真切切地书写在广袤的田野之上,他的奋斗,最终凝结为沉甸甸的成果——一项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兰义宾是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022年,他作为国家科技特派团成员,被派驻到丹凤县指导当地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三年多来,足迹遍布全县12个镇(街道)、53个村(社区)以及7家重点葡萄酒生产企业,为丹凤县葡萄产业提质增效作出了巨大贡献。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兰义宾深知,科技服务必须立足实际。在棣花镇万湾社区、陈家沟村和商镇镇张村、王塬村等葡萄种植基地,在丹凤葡萄酒庄等生产一线,他俯下身子,实地查看葡萄品种特性、架形结构、种植模式,与农民朋友促膝长谈,与农技人员深入交流,倾听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及时把脉问诊、答疑解惑。这种扎实深入的调研,让他对丹凤葡萄产业的优势、短板和发展方向有了清晰的认识,真正做到了“知农情、懂农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兰义宾将提升本土人才技术水平作为帮扶的关键。他针对性地对全县百余名葡萄产业发展大户和技术骨干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内容涵盖葡萄栽培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品质提升等,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技术力量。此外,他还积极运用线上平台,调集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力量,量身制定《丹凤县葡萄栽培技术规程》,开展线上技术指导,累计培训农户超过1800人次,极大提升了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尤为可贵的是,他不仅传授理论知识,更直接提供了2项葡萄酒生产的关键实用技术,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
品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兰义宾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资源优势,成功为丹凤县引进13个市场前景好、适应性强的葡萄新品种,共计359株。其中,包括3个优质酿酒葡萄品种45株和10个优良鲜食葡萄品种314株。这些新品种的引入,不仅丰富了丹凤葡萄的品种资源库,更满足了产业品种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通过科学示范种植,引导农户逐步更新换代,显著提升了丹凤葡萄的整体品质、口感和市场竞争力,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源头活水。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兰义宾不满足于解决眼前问题,更着眼于葡萄产业的长远发展和技术储备。他积极穿针引线,联合丹凤县东凤酒庄和丹凤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站等企业或单位争取“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和“农业科技创新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吸引外部智力资源,努力推动果香柔顺型和饱满陈酿型葡萄酒酿造工艺技术的研发、示范推广,为丹凤产区独具风味的葡萄酒生产提供了关键技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兰义宾以躬身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科技特派员的赤诚奉献与实干担当。他步履不停,扎根沃土,将科研的“论文”真真切切地书写在广袤的田野之上,他的奋斗,最终凝结为沉甸甸的成果——一项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