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黄金”铺就致富路
文章字数:946
盛夏的丹凤县花瓶子镇赵湾村,山间绿意正浓。在一片依山而建、整洁现代的圈舍间,商洛禄马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坤杰正通过墙上的大屏幕,仔细查看林麝的实时状态。“看,这只状态多好!”他指着屏幕说,“我们这里每只林麝都有‘数字档案’,从进食到健康,全在掌控中。”
这份精准管理的底气,来自花瓶子镇倾力打造的林麝产业。这个由商洛禄马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成的养殖基地占地32亩,有460间标准化圈舍,规模圈养林麝400只。配套的2500平方米饲料加工车间内智能化监控系统一应俱全。更令人瞩目的是产出:年产有“软黄金”之称的麝香3200克、幼崽200余只,再加上800亩专用饲料基地支撑,年产值稳稳突破1000万元。
产业做大了,理念更新了。“我们搞的是‘林下养殖+有机种植’的循环经济。”周坤杰指着圈舍外郁郁葱葱的药田解释,“林麝粪便经过无害处理,直接还田成为有机肥,滋养着我们的中药材种植,一点不浪费,还更绿色!”产业链条也随之延伸,从最初的基地种植、科普教育,到加工销售、观光体验,甚至融合健康养生,各个环节互融互补,形成一条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链。
产业蓬勃最实在的注脚,写在村民的笑脸上。在饲料加工车间,村民刘竹献说:“以前到处打零工,钱少不说,心里总不踏实。”她擦了擦额头的汗,笑容朴实,“现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稳稳当当4000块,活不累,抬脚就能顾家,这日子有奔头!”
刘竹献生活的转变并非个例。周坤杰介绍,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把技术培训和优质种源送到周边农户手中,引导大家参与饲草种植或托管养殖。目前,项目已带动38名乡亲稳定就业,户均年增收超过5000元。小麝香,真正成了乡亲们兜里实实在在的“金疙瘩”。
花瓶子镇党委副书记贺冰说:“这不仅是丹凤的龙头,更是全市首家数字化、单体规模最大的林麝产业园,我们要的是现代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型,一个都不能少!”他进一步阐释了镇上的发展路径:“县里抓龙头引领方向,镇里建基地搭好平台,最终让农户深度参与、共享红利——这就是我们建设‘和美乡村’的筋骨。”
扎实的产业脚步,已为花瓶子镇赢得多项认可,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申报顺利通过市级评审,花中村也成功摘得市级“千万工程”示范村的牌子。
从传统农耕到智慧养殖,从零散务工到产业链上增收,花瓶子镇以林麝产业为笔,在绿水青山间奋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答卷。
这份精准管理的底气,来自花瓶子镇倾力打造的林麝产业。这个由商洛禄马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成的养殖基地占地32亩,有460间标准化圈舍,规模圈养林麝400只。配套的2500平方米饲料加工车间内智能化监控系统一应俱全。更令人瞩目的是产出:年产有“软黄金”之称的麝香3200克、幼崽200余只,再加上800亩专用饲料基地支撑,年产值稳稳突破1000万元。
产业做大了,理念更新了。“我们搞的是‘林下养殖+有机种植’的循环经济。”周坤杰指着圈舍外郁郁葱葱的药田解释,“林麝粪便经过无害处理,直接还田成为有机肥,滋养着我们的中药材种植,一点不浪费,还更绿色!”产业链条也随之延伸,从最初的基地种植、科普教育,到加工销售、观光体验,甚至融合健康养生,各个环节互融互补,形成一条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链。
产业蓬勃最实在的注脚,写在村民的笑脸上。在饲料加工车间,村民刘竹献说:“以前到处打零工,钱少不说,心里总不踏实。”她擦了擦额头的汗,笑容朴实,“现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稳稳当当4000块,活不累,抬脚就能顾家,这日子有奔头!”
刘竹献生活的转变并非个例。周坤杰介绍,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把技术培训和优质种源送到周边农户手中,引导大家参与饲草种植或托管养殖。目前,项目已带动38名乡亲稳定就业,户均年增收超过5000元。小麝香,真正成了乡亲们兜里实实在在的“金疙瘩”。
花瓶子镇党委副书记贺冰说:“这不仅是丹凤的龙头,更是全市首家数字化、单体规模最大的林麝产业园,我们要的是现代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型,一个都不能少!”他进一步阐释了镇上的发展路径:“县里抓龙头引领方向,镇里建基地搭好平台,最终让农户深度参与、共享红利——这就是我们建设‘和美乡村’的筋骨。”
扎实的产业脚步,已为花瓶子镇赢得多项认可,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申报顺利通过市级评审,花中村也成功摘得市级“千万工程”示范村的牌子。
从传统农耕到智慧养殖,从零散务工到产业链上增收,花瓶子镇以林麝产业为笔,在绿水青山间奋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