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变形记”
文章字数:1514
本报记者 王江波
7月15日午后,商州区城关街道东环路,一条褪色的牛仔裤蜷缩在街边垃圾桶角落里。突然,伴随着叮叮咣咣的碰撞声,一名环卫工人骑着垃圾车停在了垃圾桶旁边,装卸、清扫,垃圾车张着“大嘴”,将这条褪色的牛仔裤和其他废弃物吞进“肚子”里。
经过短暂的“颠簸旅行”,这些垃圾被运到生活垃圾压缩站。次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唤醒城市时,这条褪色的牛仔裤已悄然踏上了它生命最后的奇幻旅程——被送往城郊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高耸的冷却塔、整洁的园区……在商州区沙河子镇舒杨村的青山绿水环抱间,由中节能(商洛)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运营的商洛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宛如一座绿色能源城堡,肩负着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和山阳县部分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重任,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垃圾的重生之旅。
7月16日清晨,商洛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大门缓缓打开,一辆辆满载生活垃圾的运输车驶入园区。
“嘀——”在地磅过磅称重完成后,运输车驶向垃圾卸料大厅。随后,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垃圾车驾驶员李小刚熟练地操纵着液压装置,将那条褪色的牛仔裤和它的“同伴”一起倒进垃圾仓。
在上方的垃圾吊控制室里,操作员隔着玻璃,手握控制杆,像操控游戏手柄般熟练地控制着抓斗,随着操作员手上动作的变换,垃圾仓内,一只巨大的垃圾吊从空中落下,精准地抓起一堆垃圾,将“新鲜”的垃圾堆放在发酵区。
“垃圾仓被划分成储料、发酵、进料三个功能区,通过自然发酵让水分充分渗出,才能保证焚烧效率。”商洛市垃圾焚烧发电厂负责人袁磊解释,“新鲜垃圾得先在这里发酵一周时间。”
仓内“垃圾山”正不断堆积、发酵,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但控制室里却没有一丝异味。“负压系统功不可没。”袁磊说,池顶的强吸风装置让垃圾池始终保持负压。
随后,在一周时间里,垃圾经过堆料、发酵、投料3个分区充分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黑色渗滤液,顺着池底管道流入污水处理车间。
“我们采用‘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先分解有机物和氨氮,再通过深度过滤实现净化。”袁磊手中拿着一瓶清澈的水说道,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厂区绿化和设备冷却,浓缩液则回喷焚烧炉彻底焚毁,真正做到污水零外排。
发酵完成后,工作人员将操控巨型抓斗,将垃圾投入料斗,送进炉内。熊熊烈火中,垃圾开始了它的“变形”,将自身蕴含的能量完全释放出来。
#1炉温度1040.20℃,#1炉主汽压力4.00MPa,发电机功率11.36kW……走进中控室,超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种数据,呈现着各环节的流程图及设备运行状况。
“主炉燃烧温度在1000℃左右,燃烧过程会产生高温蒸汽和高温烟气。蒸汽会源源不断推动汽轮机发电,高温烟气则经过无害化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入大气。”商洛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运行部总值长兰涛涛指着中控室的实时数据屏向记者介绍,“目前,我们日均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去年成功将1亿度绿色电能输送至电网。”
据了解,该项目自2024年3月投运以来,年处理垃圾约43.8万吨,处理市政污泥约2.92万吨,年发电量约1.2亿度,节约标煤约3.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10.17万吨。
环保是生命线,为实现垃圾的“华丽转身”,发电厂精心打造了一套“环保组合拳”。
“从焚烧炉排出的烟气,要经过脱硝、脱硫、活性炭吸附等多道工序,确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噁英等污染物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袁磊说,“炉内高温蒸汽除了推动汽轮机发电外,还将在冬季为商州城区提供热源。而炉渣中的剩余物质还可用于制砖或城市道路建设。我们正在计划拓展建材利用业务,构建更加完整的绿色循环经济体系。”
夕阳西下,厂区的灯渐次亮起,这些灯光正来自垃圾转化的电能。“垃圾不再是负担,而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袁磊望着远处的秦岭大山说,“我们将持续探索‘焚烧发电+资源回收’模式,让更多废弃物焕发新生机,为秦岭南麓的生态保护注入绿色动能。”
7月15日午后,商州区城关街道东环路,一条褪色的牛仔裤蜷缩在街边垃圾桶角落里。突然,伴随着叮叮咣咣的碰撞声,一名环卫工人骑着垃圾车停在了垃圾桶旁边,装卸、清扫,垃圾车张着“大嘴”,将这条褪色的牛仔裤和其他废弃物吞进“肚子”里。
经过短暂的“颠簸旅行”,这些垃圾被运到生活垃圾压缩站。次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唤醒城市时,这条褪色的牛仔裤已悄然踏上了它生命最后的奇幻旅程——被送往城郊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高耸的冷却塔、整洁的园区……在商州区沙河子镇舒杨村的青山绿水环抱间,由中节能(商洛)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运营的商洛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宛如一座绿色能源城堡,肩负着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和山阳县部分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重任,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垃圾的重生之旅。
7月16日清晨,商洛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大门缓缓打开,一辆辆满载生活垃圾的运输车驶入园区。
“嘀——”在地磅过磅称重完成后,运输车驶向垃圾卸料大厅。随后,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垃圾车驾驶员李小刚熟练地操纵着液压装置,将那条褪色的牛仔裤和它的“同伴”一起倒进垃圾仓。
在上方的垃圾吊控制室里,操作员隔着玻璃,手握控制杆,像操控游戏手柄般熟练地控制着抓斗,随着操作员手上动作的变换,垃圾仓内,一只巨大的垃圾吊从空中落下,精准地抓起一堆垃圾,将“新鲜”的垃圾堆放在发酵区。
“垃圾仓被划分成储料、发酵、进料三个功能区,通过自然发酵让水分充分渗出,才能保证焚烧效率。”商洛市垃圾焚烧发电厂负责人袁磊解释,“新鲜垃圾得先在这里发酵一周时间。”
仓内“垃圾山”正不断堆积、发酵,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但控制室里却没有一丝异味。“负压系统功不可没。”袁磊说,池顶的强吸风装置让垃圾池始终保持负压。
随后,在一周时间里,垃圾经过堆料、发酵、投料3个分区充分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黑色渗滤液,顺着池底管道流入污水处理车间。
“我们采用‘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先分解有机物和氨氮,再通过深度过滤实现净化。”袁磊手中拿着一瓶清澈的水说道,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厂区绿化和设备冷却,浓缩液则回喷焚烧炉彻底焚毁,真正做到污水零外排。
发酵完成后,工作人员将操控巨型抓斗,将垃圾投入料斗,送进炉内。熊熊烈火中,垃圾开始了它的“变形”,将自身蕴含的能量完全释放出来。
#1炉温度1040.20℃,#1炉主汽压力4.00MPa,发电机功率11.36kW……走进中控室,超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种数据,呈现着各环节的流程图及设备运行状况。
“主炉燃烧温度在1000℃左右,燃烧过程会产生高温蒸汽和高温烟气。蒸汽会源源不断推动汽轮机发电,高温烟气则经过无害化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入大气。”商洛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运行部总值长兰涛涛指着中控室的实时数据屏向记者介绍,“目前,我们日均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去年成功将1亿度绿色电能输送至电网。”
据了解,该项目自2024年3月投运以来,年处理垃圾约43.8万吨,处理市政污泥约2.92万吨,年发电量约1.2亿度,节约标煤约3.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10.17万吨。
环保是生命线,为实现垃圾的“华丽转身”,发电厂精心打造了一套“环保组合拳”。
“从焚烧炉排出的烟气,要经过脱硝、脱硫、活性炭吸附等多道工序,确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噁英等污染物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袁磊说,“炉内高温蒸汽除了推动汽轮机发电外,还将在冬季为商州城区提供热源。而炉渣中的剩余物质还可用于制砖或城市道路建设。我们正在计划拓展建材利用业务,构建更加完整的绿色循环经济体系。”
夕阳西下,厂区的灯渐次亮起,这些灯光正来自垃圾转化的电能。“垃圾不再是负担,而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袁磊望着远处的秦岭大山说,“我们将持续探索‘焚烧发电+资源回收’模式,让更多废弃物焕发新生机,为秦岭南麓的生态保护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