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暑期成长乐园
文章字数:1038

7月22日,山阳县城关街道丰东新区社区二楼活动室里,60多个孩子围坐长桌旁,彩笔画过纸张的沙沙声、童声合唱的旋律、折纸时的欢声笑语交织成篇,勾勒出暑期成长乐园里寻常又热闹的图景。
作为当地最大的移民搬迁社区,这里不少家长暑期忙于生计,孩子托管问题凸显。社区党支部书记程艺介绍,为破解假期“看娃难”,7月14日,社区与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建立共联共建单位,同步启动“伙伴计划”夏令营。
大学生志愿者黎善美正手把手教孩子们折千纸鹤,她笑着说:“除辅导作业外,我们设计了巧手实践、礼仪修养、体操运动等课程,能让孩子愿意参与,也能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以前暑假娃总闷在家里看电视,我们要上班,放在家里也不安全,现在每天早早就催着要去社区,这里就像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搬迁户刘娜望着儿子蹦蹦跳跳跑进活动室的背影,脸上满是欣慰。
程艺表示,今年的公益课堂较以往有了升级,社区联合高校、政府及社会力量,以“快乐成长、安全守护、美德传承”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为百余名儿童织就全方位关爱网络。
安全守护环节,7月21日,社区联动县妇联、团县委开展“护苗行动”。课堂上,县妇联副主席朱媛带领孩子们围坐成圈,一边演示模拟溺水救援手势,一边用通俗话语讲解要点,“遇到危险先大声喊‘救命’,手臂要这样挥动……”生动的教学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德法兼修的活动同样亮点纷呈。西北政法大学志愿者以《孔融让梨》故事为切入点,设计互动小游戏。9岁的刘思雨在角色扮演中饰演孔融,还在美德积分赛中积累积分,逐步养成乐于助人的品格;“法治飞行棋”则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强化规则意识。此外,社区邀请派出所民警讲解法治案例、县医院医生科普护眼知识、县城管局工作人员开展垃圾分类实践,多维度助力孩子全面发展。
提起家门口的公益课堂,家长都赞不绝口。“娃每天盼着来社区,既解决了我上班期间没人管娃的难题,还让孩子学到了知识,交到了朋友,希望能一直办下去。”家长代慧霞说。另一位家长也表示:“活动太及时了,孩子在这里既安全又能学知识,我们上班也踏实。”
据悉,该社区已连续3年开展寒暑假相关活动,累计惠及儿童426名。“我们希望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为孩子们提供全方位教育,助力他们健康成长。”程艺表示,校社共建模式将常态化运行,未来计划增设非遗传承等特色课程,努力打造移民安置社区少年儿童关爱样板。
夕阳透过窗户,洒在孩子们洋溢着笑容的脸上。这个家门口的暑期成长乐园,正以多元关爱与服务,守护着搬迁儿童的快乐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