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追逐科技梦的代码少年
——记商洛市“新时代好少年”吴钇乐
文章字数:998
  本报记者 谢 非
  在柞水县城区一小的校园里,有一个身影总是忙碌而专注。他时而埋首于书本间,时而在电脑前敲击代码,时而在乒乓球桌前挥洒汗水——他就是五年级的吴钇乐。这个11岁的山城少年,用勤奋与热爱勾勒出新时代少年的成长轨迹。
  学校里,总能看到吴钇乐伏在桌前潜心学习的模样。他的成绩始终稳居前列,课堂上专注听讲,课后及时巩固,遇到难题从不退缩,这种踏实的学风让他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更难得的是,他不满足于个人进步,在班级发起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将自己的解题思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学,用“小老师”的耐心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家里的书架上整齐排列的科普书籍和编程教材,见证着这个少年对知识的渴求。从小学低年级接触编程工具Scratch开始,吴钇乐便与编程结下不解之缘。课余时间,别的孩子在玩耍时,他常常对着电脑屏幕钻研代码,从Python到C++,难度不断升级。当同龄人还在为数学题烦恼时,他已经凭借自学通过了中国电子学会编程四级考试。“找 bug就像解谜,解开的瞬间特别有成就感。”他常常这样跟老师分享编程的乐趣。
  这份热爱让他走上信息学奥赛的赛道。备赛过程中,他养成了反复校验代码的严谨习惯,有时为修正一个逻辑错误,会连续几小时坐在电脑前调试。2024年,为参加ENJOY AI比赛,放学后,他和队友们在实验室度过了无数个傍晚。虽然最终成绩不尽如人意,但那些为优化算法争论不休、互相打气的日子,成了他最珍贵的记忆。“团队合作比奖牌更重要。”如今的他说起这段经历,眼神里满是成长的笃定。
  在多元发展的道路上,吴钇乐同样表现亮眼。五年如一日的架子鼓练习,让他通过了中国音乐学院六级考试,学校里的文艺演出总能看到他自信的身影;运动项目,他最喜欢乒乓球,球桌前,无论寒暑都能见到他挥拍的汗水,运动也赋予他坚韧的意志力。这些爱好与学业、编程形成奇妙的平衡,碎片化时间被充分利用,学习与兴趣相得益彰。
  随着知识面的拓展,吴钇乐开始思考科技的实用价值。学习人工智能基础课时,他萌生了为爷爷奶奶设计健康监测程序的想法,还琢磨着做一个垃圾分类识别工具。“想让技术解决生活里的小问题。”这个朴素的愿望,透着这位少年对科技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
  当被问及未来的打算,吴钇乐总会提起我国航天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只要说起来就会滔滔不绝。“那些成就让我感到自豪,我想快点长大,用知识报效祖国”,这个在代码世界里探索的少年,正用勤奋与坚持,在新时代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