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中亚见闻
永 善
文章字数:2265
  印象中中亚很远,远在千年驼铃的回声中;现实中中亚很近,近在早餐吃完水煎包,晚上就可以欣赏阿拉木图的美景。
  很荣幸随商洛中亚经贸团参访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飞机降落在阿拉木图机场是当地时间上午九点左右,走出机场大厅,一股热浪迎面扑来,白亮亮的太阳光灼得胳膊生痛,眼睛被强光刺得不能直视,远处皑皑的雪山映入了眼帘,听说这雪山就是和我们山水相连的天山支脉,也是养育当地万物生灵的圣山。坐车去往达姆物流园的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无不体现出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迎面疾驰而过的汽车,从外形看大多是伏尔加汽车的款系,还有零星的老爷车,但点缀其中的比亚迪、理想、吉利、奇瑞等车标,让人不由对这个陌生城市平添一丝亲近。沿途的房子大多低矮,但错落整齐,安装着各式大小不一、五颜六色的门头和广告牌。达姆物流园很大,商洛企业在中亚的第一个海外仓就在这里,其负责人告诉我们,要把这里建成商洛乃至中国商品走向中亚甚或欧洲的集散地,从交流中看出,他对合作充满信心。参加完公务进入阿拉木图市区已是华灯初上,刚好有一段路可以俯瞰市区,偌大的市区如浩瀚的星辰大海,一眼望不到边,一栋栋通体点亮的建筑外溢着现代与开放。阿拉木图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城市,没有想象中的正南正北和平坦如畦。市区街道不宽,但很干净,车子不多,车速很快。人行道很窄,行人很少,偶尔有骑单车的年轻人呼叫着从身边急驰而过。迎面走过的男女老少,有戴头巾、穿长袍的,有西装革履、蹬着小黄的,有背背包步履匆匆送外卖的,相遇时都会面带微笑点头致意。街头碰到一个年轻小伙,主动用中文和我们打招呼,说他在当地孔子学院工作,互加微信让有困难找他。
  我们入住的酒店设施完备,房间的一些物件上标注有中文,也有“中国制造”的字样,服务员可以用中文和英文进行简单交流。阿拉木图的饮食很国际范,早餐水果、面包、沙拉和咖啡等样样俱全,午餐和晚餐烤馕、抓饭、烤肉一样不少,虽然有点不适应,但很快就习惯了。阿拉木图和北京有三小时时差,刚去时大多时候和国内沟通存在错时,搞了一些笑话。比如,打电话分享众合森工建成海外仓消息时,竟忘了内地时间已经半夜两点多了。在阿拉木图,第20届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馆里,商洛企业展台前人头攒动,一份份合作意向达成,阿拉木图旅游公司经理努尔古力等“我爱中国、欢迎你们”的呼喊,中方经贸团团员与外方经贸企业的高频次对接,阿拉木图市商会副主席关于中资企业数量占阿外资企业数量40%的通报,都让人既兴奋又难忘。
  塔什干国际机场离塔什干市不远,出机场很快便进入市区,沿途高楼林立,树木葱茏,处处洋溢着开放的气息,当地中资企业工作人员说塔什干是姑娘十八变、越变越好看,此后几天的考察印证了他的话,我们也见证了塔什干中亚交通枢纽、区域政治中心的地位。下榻的酒店对面有个广场,据说走一圈一公里,晚上十点多广场上依然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小观光车上挤满了孩子,广场的雕塑前排起照相的长队,长椅上依偎着耳语的年轻人,草坪上还有踢球嬉戏的小朋友,构成一幅既灵动又安静的美好图画。不时迎面走来卖花姑娘的叫卖声,打破了瞬间的动静平衡,提醒着你这是真人真景。广场斜对面一幢不高的建筑,让我不时回头,因为它顶上BYD的标识特别熟悉,这里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中亚建设的第一个生产基地。难怪塔什干商洛丰裕甲和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博田说,BYD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当地是像BBA一样的存在,是爱车一族的新偶像。远处HUAWEI的标识虽然不大,但依然清晰可辨。
  我们的行程中有考察费尔干纳州中方投资建设的亚新建材公司,从导航看大约需要五小时车程,沿途经过戈壁和沙漠,还要翻越几座不大不小的山。中亚国家都属大陆干旱性气候,常年干旱少雨,故戈壁荒漠较多,乌兹别克斯坦也不例外。车子在并不平坦的路面上,在地面50℃以上高温的炙烤下,在四周黄沙白光的反射下艰难爬行。司机是当地人,很热情,也很健谈,能说一些基础的中文,他说这路明年要重修,而且由中国企业来修,要修成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他兴奋地指着不远处的山体说,被称为“钢铁丝路”的中吉乌铁路费尔干纳山控制性隧道已开工建设,将来中国到中东的货运路程将缩短900公里。车子在上山下坡中与目的地越来越近,在一个下坡后忽然慢了下来,只见司机缓缓停车、摇下车窗玻璃,伸手接住由车外递进来的几个馕。免费送给我们吃的。师傅说。为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追问。这是我们的习惯,也就是好的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见我没有再说话,他又说这是你们中国人的“美美与共”。我由衷地点头。车子驶进戈壁中的亚新建材厂厂区,崭新的厂房和设备,整齐的建筑和物料,在周遭的荒漠中既雄壮又孤寂,既展示着生产和发展的实力,又诉说着拓荒的艰辛和不易。亚新建材的乌方负责人艾力肯告诉我,这里原来是戈壁,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建成这个工厂,产品很好。中国人真厉害、很朋友。他说,这个工厂是中资企业在费尔干纳州最大的投资项目,我们两个城市要签订友城协议,他们的州长还要会见我们。因各种原因,会见推迟了几小时,见面时州长一再表达歉意,让我们连夜驱车500多公里返回驻地也觉得值。
  在中亚参访期间,我们见到了一群不认识又认识的人,说不认识是过去不知道姓甚名谁,说认识是因为他们都是中国人。老关、老李、小田、小黄……既有出国创业十几年的,也有刚出来没多久的,他们的言行中,无不体现着游子的眷眷之心和在异国他乡追梦的赤诚,那就是祖国安好、发展安心。
  中亚之行,虽短短几天,却心生依恋,只因了“一带一路”的情谊,因了家乡企业的海外发展,更因了那些走出国门传播友谊、传承发展的“喜为邻、乐为伴”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