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田门村订单豆角增收稳
本报通讯员 熊思南
文章字数:640

  连日来,在洛南县寺耳镇田门村首批规模化种植基地,青翠饱满的豆角垂挂枝蔓,村民穿梭在田间地头,娴熟地采摘、分拣、装筐,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一辆辆满载新鲜豆角的货车沿着平坦的乡村道路,驶向麻坪镇盛农蔬菜瓜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份份“保价包销”的订单合同,让这份丰收稳稳地落了袋、安了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去年,寺耳镇敏锐捕捉到相邻镇依托豆角加工厂发展订单农业、壮大集体经济的成功实践后,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田门村“两委”班子迅速行动,组织骨干力量赴邻镇深入考察。看准“厂子供种、技术兜底、保价收购”的全链条保障模式能有效破解农户“种难、卖难、增收难”的问题后,该村于今年年初果断引进试种50多亩,目前按照每公斤2.2元的价格进行收购。
  田门村在借鉴“公司+农户”订单模式的同时,创新性地将村集体经济发展融入产业布局。村集体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以土地资源入股豆角加工厂,变闲置资源为发展资本。这不仅实现了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还建立起“土地流转得租金、集体入股享分红”的双重收益机制,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稳定可靠的源头活水。集体经济的壮大,将直接反哺于村级公共服务提升和民生实事办理,夯实了乡村振兴的根基,实现了强村与富民的有机统一。
  眼下,田门村的豆角种植基地生机盎然,村民在忙着采收豆角,加工厂的收购车辆准时开到地头,按照订单协议,以保护价统一收购。首季采摘的顺利进行,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也壮大了集体的“家底子”,为寺耳镇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