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传递善意 点亮微光
——记商洛市“新时代好少年”陈博辉
文章字数:1491
  本报记者 黄朝梅
  他是一名阳光坚毅的少先队员,是当之无愧的活力之星,更是传递善意、温暖他人的“小太阳”。他就是丹凤县第六小学五年级3班学生陈博辉。
  今年11岁的陈博辉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这让他早早学会了独立。他不仅能将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学业上更展现出惊人的韧性,用刻苦与自律书写青春答卷,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多次获评校级“三好学生”。
  课堂是陈博辉挥洒汗水的一方天地,而运动场则是他绽放活力的另一片舞台。他擅长短跑与乒乓球,凭借出色的爆发力,在校运会百米赛道上多次摘金;曾代表学校参加县级运动会乒乓球联赛,用灵活的战术和顽强的斗志为团队赢得荣誉。赛场下,他还经常把训练心得分享给同学,用自己的热爱点燃集体对运动的热情。
  生活中的陈博辉同样热心体贴。“帮同学讲题就像自己再复习一遍。”每当同学遇到难题,他总会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耐心辅导,和大家一起钻研解决问题,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这份热心肠不仅体现在同学之间,当遇到老人搬运重物时,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上前帮忙。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博辉还有着拾金不昧的好品质。这不仅彰显了他个人的高尚品德,更是学校德育教育成果的生动体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美德,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为全校师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在成长的路上,我始终相信,小小的善举就像黑夜中的星光,虽然微弱,却能照亮他人的路。而拾金不昧,就是我心中那片星空里最亮的一颗星。”陈博辉说。
  那是一个寻常的下午,他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路过小区公园的长椅时,脚边一个亮晶晶的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弯腰捡起一看,竟是一个鼓鼓的钱包,里面整齐地叠着几百元现金,还有几张银行卡和一张学生证。
  “当时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丢钱包的人得多着急啊!”陈博辉回忆,“我站在长椅旁,心里飞快地想着:是先回家还是等失主呢?如果我拿着钱包走了,失主回来找不到该多难过。想到这里,我决定在原地等。”
  10分钟,20分钟,半小时……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陈博辉的耐心等待却丝毫未减。正当他有些着急时,一位叔叔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眼睛不停地扫视着地面。
  “叔叔,您是不是在找什么东西?”陈博辉连忙上前询问。
  “是啊,我的钱包不见了,里面有给孩子交学费的钱和重要证件。”叔叔焦急地说。
  陈博辉仔细核对了钱包里的信息,确认无误后,把钱包递给了这位叔叔。对方接过钱包,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小朋友,你真是个好孩子!这可是孩子的学费,要是丢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看着叔叔如释重负的表情,我的心里暖洋洋的。其实这只是一件小事,却让我明白了拾金不昧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陈博辉说。
  后来,这件事被学校知道了,他还获得了“拾金不昧好少年”的称号。而这并非个例——此前他在小区玩耍时,曾捡到一部手机,同样在原地等候失主两小时,最终物归原主,用行动传递着诚信之光。
  “新时代的好少年,不仅要学习好,更要有良好的品德。拾金不昧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小事。”陈博辉说,“善意的提醒、力所能及的举手之劳,都能温暖他人,我愿做那一束传递正能量的微光,用自己的行动温暖身边的人。”
  当俯身拾起他人遗落的星光时,自己的生命也会被悄然照亮。陈博辉便是如此——即便父母无法常伴左右,他仍以骨子里的自强与天性中的善良,生动诠释着“新时代好少年”的精神品格,成为同学们心中当之无愧的榜样。
  这份“新时代好少年”的荣誉,对陈博辉来说,既是对过往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鞭策,更是他持续前行的不竭动力。未来,他将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超越自我,努力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