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丹凤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文章字数:734
  本报讯 (通讯员 冯 琦)近年来,丹凤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着力找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互融互促,不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推进“六好”村级党组织创建工作。不断加强农村党员队伍管理、加快村级阵地升级,进一步扩大党组织覆盖范围,拓展延伸服务群众链条,推动党群服务中心“门常开、人常来、活动常办”。建强头雁队伍,选优配强靠得住、重实干、能发展的村党组织带头人,聚焦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和个人特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常态化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全面提升强村富民本领和专业知识素养,形成“雁阵效应”。
  立足本地基础产业、优势产业、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地理区位等资源,持续壮大“菌药果畜酒”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食用菌、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中草药、康养等产业,引导更多涉农项目、社会资金有序投入,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蓬勃发展。同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借助互联网先进技术,依托“党建+”模式,让“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流量”变“农资”,从而更好地突破发展瓶颈、解决现实难题。
  坚持“外引+内培”的人才培育模式,用好“组团式”帮扶人才及国家和省、市、县科技特派员力量,组织开展“人才服务团”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持续推广“科技小院”等模式,引进培养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和农业农村科技等各类实用人才。深挖高校毕业生、创业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等本地乡土人才资源“富矿”,让乡村的机会吸引人、环境留住人,推动更多“田秀才”“土专家”“农创客”脱颖而出、大展身手,以人才振兴撬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