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唤起农耕文化的乡愁记忆
本报记者 贾书章 南 玺
文章字数:983
  “来到了南泥湾啊,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在一曲婉转悠扬的《南泥湾》老歌声中,镰刀割麦、连枷打麦、风车筛麦等极具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展演妙趣横生,迎来阵阵喝彩。
  2月3日,在洛南县保安镇仓颉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为丰富广大群众的春节文化生活、促进仓颉小镇农文旅深度融合,保安镇党委和政府精心举办了这次大型农耕文化展演活动,吸引了两万多名群众和游客前来观看,一派欢乐祥和气象。
  欢声笑语中,舞蹈队手持镰刀表演割麦场面,勾起多少人的回忆;民间艺人现场剪纸,吸引了众多游客纷纷参与体验;耕地点种、石碾子碾辣子、小磨拐豆腐等表演,把人们带进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耕生活,唤起了人们对农耕文化的乡愁记忆。
  活动现场,由该镇群众自发组成的28个列队、310多人身着节日盛装,以文化广场和街道为大舞台,与现场群众及游客同台演出。由巨大的根雕木牛牵头,耕牛犁地、纺车纺线、再现洛惠渠精神的开山凿岩等生动古朴的劳动场面扑面而来;石磨子、石碾子、耙子等农耕器具以及种豆、除草、收获、加工等生产场面,再现了劳动人民辛勤耕种和收获的场景;石匠、木匠、扁担等在群众演员的倾情演绎下,唤醒了人们对劳动的温馨记忆,让观众在欢乐中感受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承农耕文明。展演现场,人们一边观看一边拍照,欢呼声和锣鼓声不绝于耳。
  “能参加今天的农耕展演活动,很有意义。用舞蹈语言传递劳动带给我们的收获和快乐,使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舞蹈队领队杨巧云高兴地说。
  参加耕牛犁地展演活动的温套说:“小时候父亲犁地,我给套牛。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那是一段美好的记忆。虽然社会发展很快,但劳动的技艺不能失传!”
  近年来,保安镇依托国家级非遗“仓颉传说”遗迹,深入挖掘仓颉文化和河洛文化内涵,通过举办农耕文化展演、文化进社区、仓颉文化艺术节、品味洛南美食等系列活动,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着力将仓颉小镇打造成集文化体验、养老康复、旅居度假、避暑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市级非遗传承人温学辉介绍,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我们搞这个活动,让收藏的这些老农具亮个相,在传承农耕文化的同时,也为培育文明乡风尽一点绵薄之力。”
  “通过举办传统农具展演活动,意在传承农耕文明,推动乡村文化赋能和美乡村建设,促进保安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保安镇党委书记余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