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土专家”乡村显身手
本报记者 王天彤
文章字数:738

  1月19日,在丹凤县商镇黑河沟葡萄产业园内,水杂果种植大户叶军海正在向前来请教的村民讲解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方法,帮助村民掌握水杂果种植技术。
  今年62岁的叶军海是一位经验丰富、被村民敬重的新农人,也是丹凤县农技中心特聘农技员。每年科管关键时期,找他寻求指导、解疑释惑的人不计其数。多年来,他为当地群众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逐渐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
  “红灯樱桃是我最早在丹凤县引进种植的。”叶军海说,1983年,他通过丹凤县林果站牵线,从山东蓬莱引进了红灯樱桃、京白桃、巨峰葡萄3个新品种,自己在黑沟河村摸索着种植,当年就发展了17亩樱桃、10亩桃子、6亩葡萄。
  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现代果业栽培技术、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邀请市县农技专家到村上开展现场指导……经过不断学习、摸索、总结,叶军海渐渐将水杂果种植技术学习到位、掌握到家,他的种植规模不断壮大,他也由当地的“土专家”转变为产业大户。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一个组织、一个平台,把大家组织起来,把技术推广下去,把国家的优惠政策宣传下去。”叶军海说。2014年,叶军海注册了丹凤县绿怡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职责职能就是加强果农技术培训、引进苗木、销售产品、配送农资等,带动村民发展水杂果。
  在叶军海的带动下,黑沟河村的水杂果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全村水果产量品质进一步提升。通过“黑沟河大樱桃”无公害产地、产品的认证、认定,发展品牌水果优势愈加明显,外地客商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果业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
  2025年,叶军海打算在合作社的基础上再组织一个农技服务队,把村子里有能力、有技术的人组织起来,对各个基地进行全面的技术帮扶。“我的新年目标就是一年让枝条全部满架,两年达到百分之百的挂果。”展望新的一年,叶军海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