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赶大集 寻年味
本报记者 杨 鑫
文章字数:800
    商州区团结路上人流如织

    洛南县寺耳镇集市上的土猪肉热销

    洛南县集市上的商贩推销吉祥物

    商州黑龙口豆腐干是人们必备的年货

    商州区团结路一商户店铺里摆满了鲜肉和腊肠

    商州区杨斜镇年集上喜庆味十足

    丹凤县竹林关镇集市上节日装饰品琳琅满目

    洛南县保安镇赶集的人摩肩接踵

  “新鲜蔬菜便宜啦!”“火龙果,火龙果,红红火火过大年!”农历腊月廿三以后,虽然寒气逼人,但是在乡村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热气腾腾的美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火红的对联和灯笼,叫卖声、喇叭声、笑声汇集在一体,让山村集市更有年的氛围。
  乡镇集市上,处处都是“年”的味道,处处都是记忆里的“乡愁”。在商州区杨斜镇、丹凤县竹林关镇、洛南县保安镇和寺耳镇的集市上,街道两侧摆满了摊位,放眼望去,对联、年画、蔬菜水果、肉类海鲜、干果调料、锅碗瓢盆、衣服鞋帽等品种繁多、应有尽有。赶年集的人们,纷纷选购自己心仪的商品。
  年集不仅方便了群众,更是摊主们生意最好的时候。年集,是记忆里年的开始;办年货,是春节的必备节目;赶年集,是感受年味的绝佳之地。人们在集市上满载而归,带走的不仅仅是生活里的柴米油盐,更是对来年新的期盼和祝福。
  腊月赶集的热闹场面,是农村经济发展和不离乡愁的一个缩影。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电商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但集市依然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和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赶集的村民,还是偶尔造访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归属感和温暖。
  “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各地积极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生活必需品产销保供,全力保障节日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的新年。
  民生商品有保障,欢欢喜喜过大年。随着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消费需求不断释放,百姓的新年“购物车”里年货丰富、物美价优,装满了愈发充实的获得感、幸福感,折射出奔向美好生活的新图景、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