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倾情山林间 无悔献芳华
——记2024年度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优秀测报员李楠
文章字数:1678

  本报通讯员 王 悦
  “作为一名森防人,我需要具备足够的体力和耐力来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近日,商南县野生动物和天然林保护管理中心林业工程师李楠说。
  多年来,李楠兢兢业业,双脚踏遍商南大山小川,义无反顾投身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线,成为一位忠诚担当的“森林卫士”。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她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评为年度优秀测报员。
  自2013年到林业系统工作以来,李楠长期奋斗在工作一线,先后从事林业法制、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植物检疫执法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连续6年被评为商南县林业局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她参与撰写的多篇专业论文被美国SCI收录,独著《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先后多次参与《青松抢救工程项目》的设计,为秦岭生态增添了绿色屏障。
  病虫害防治是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十分艰辛且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寒来暑往,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李楠的身影总会出现在防治工作的最前线。
  “今天,我们进行日常巡查,看看松材线虫病发生趋势和防治效果……”在茂密的森林深处,李楠带领着一支森林病虫害防治队伍仔细查看每一株松树,不放过任何可能出现松材线虫病的迹象。身穿工作服、身背工具包、脚踏解放鞋,这是李楠日常调查时的标准装备。
  哪里的树被风刮倒、哪里的树被火烧过、哪里的树有了病虫害……这些年来她凭着一双腿,几乎走遍了林区的一沟一壑,对林区地形地貌、森林资源等了然于胸。同志们亲切地称她为“活地图”“女汉子”。
  山里蚊虫蛇蚁也曾让她感到害怕,但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李楠将两个孩子托付给父母照顾,几乎把所有时间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她常常说,守护好绿水青山就是她最大的梦想,护绿植绿不只是工作,更是一份光荣的使命。
  自商南县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以来,面对松材线虫病危害的严峻形势,李楠始终坚守防治一线,认真钻研、精心筹划,把专业知识与基层实际结合起来,建立县、镇、村三级有害生物监测网络,确保监测普查网络覆盖所有林区。由她负责在全县10个镇(街道)及两个国有林场设立了38个县级测报点,开展测报工作。每年两次对全县26万亩松林进行了全面普查,对重点地段每月监测1次,监测覆盖率达到100%,严格落实了重点地段监测月报告制度。特别是在清油河镇团坪社区建成了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远程智能监测站,实现了监测智能化。
  松材线虫病传播蔓延主要是因为媒介昆虫——松褐天牛,防治的关键是阻断松褐天牛的传播。李楠组织人员经常深入一线林区,利用无人机空中喷药和树干打孔注药等综合措施防治松褐天牛,结合疫木除治,松褐天牛的虫口密度明显下降,传播速度明显减缓。
  疫木除治,必须在媒介昆虫非羽化期内,集中对疫情发生小班内的所有病死松树进行除治,时间短、任务重。李楠走村入户紧盯每一个施工队,对伐后直径超过1厘米的枝丫进行全部清理,疫木和清理的枝丫在山场就地全部集中烧毁,实行全过程现场监管。她对施工队的队员说:“越是天气恶劣,疫木除治工作越危险,既要防止火烧山,又要在第一时间将疫木焚烧干净,决不能让疫情再次蔓延。”
  只有建章立制,从制度上规范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才能筑牢防控工作根基。近年来,李楠参与制定了《商南县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商南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方案》《商南县松材线虫病防控应急预案》《商南县松材线虫病检疫封锁管理实施方案》等制度。
  她主动请缨,率领干部负责起疫木除治的技术培训与指导、督查检查、检查验收和资金兑付等工作,带领技术干部走遍全县10个镇(街道)26个疫区,开展镇级培训36场次、村级培训48场次,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制度、政策落实见效。通过不懈努力,全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有力、效果明显,目前湘河镇、金丝峡镇、青山镇、过风楼镇松材线虫病疫点已拔除。
  李楠曾经也是爱美的姑娘,如今那一双双沾满泥土的鞋、一件件破烂的工作服,记录着她对林业工作的热爱和付出。10多年来,她在基层森防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保障了商南林区的生态健康与稳定,更为更大范围的生态平衡作出了贡献,诠释了一名“生态卫士”的铁军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