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绿水间续写新篇
文章字数:4766
![](/slrb/20250110/mhtml/236c08dac69ca606867957b846676f28_img_511_188_480_360.png)
![](/slrb/20250110/mhtml/236c08dac69ca606867957b846676f28_img_6_679_272_221.png)
![](/slrb/20250110/mhtml/236c08dac69ca606867957b846676f28_img_46_908_330_248.png)
![](/slrb/20250110/mhtml/236c08dac69ca606867957b846676f28_img_29_1152_307_228.png)
![](/slrb/20250110/mhtml/236c08dac69ca606867957b846676f28_img_354_1144_298_237.png)
![](/slrb/20250110/mhtml/236c08dac69ca606867957b846676f28_img_649_1143_325_243.png)
黎明时分,山中雾气漫开,鸡鸣打破宁静,商州区陈塬街道上河村迎来崭新的一天。
“啊!您咋来这么早?”上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永锋急忙迎上去。
“中国邮政集团正在筹划2025年定点帮扶项目,我建议结合上河村实际按照‘千万工程’思路谋划产业项目,做到村里持续增收,你们集体研讨把方案尽快确定下来。”中国邮政集团派驻商州区挂职干部,商州区委常委、副区长吴旭东呵着热气,搓了搓被冻红的手,急切地说。
上河村农耕体验园里,梯田沿山势而上,层层叠叠,虽是隆冬,被单位和个人认领的地块仍有零星的绿意。凛冽的风中,吴旭东凝眸回望,漫山的核桃树、小块菜地、白帐篷、草屋,铺展成一幅浑然天成的多彩画卷。
近年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先后派出17名挂职干部,累计捐资7000多万元,在商州接续开展定点帮扶,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他们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精准帮扶举措,用智慧与汗水在商洛山区浇灌出累累硕果。
2023年6月,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吴旭东挂职担任商州区委常委、副区长,王海琼担任上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接过定点帮扶的“接力棒”,在消费帮扶、产业升级、农文旅融合、农业现代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在青山绿水间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科技助力 为草莓园插上智慧的翅膀
初来乍到,为了摸清实情,吴旭东用脚步丈量着商州的每一寸土地。
板桥镇是吴旭东的包联镇,下湾村是他深入当地的第一站。
下湾村距市区仅5公里,处于二龙山水库水源保护地的上游,生态良好、风景宜人,前些年,为了保护水源,政府关停了周边的农家乐和游艇,村里至今没有发展出像样的产业。“2021年,村民郝彦子在废弃的渣场上建起了4个草莓大棚,长出的草莓清甜可口,但是因为棚子小,种得少,没啥名气,就没有多少收益。”下湾村党支部书记王红运介绍。
吴旭东认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湾村具备明显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及资源优势,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产业转型发展,这个方向是对的。
循着这条线,吴旭东试图从草莓种植上找到下湾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当时天正热,他们在草莓大棚周边进行全面考察,一直跑到中午,除了三四个大棚外,眼前全是黄泥地、砂石,地里稀稀拉拉长着一点玉米,他们嗓子干得冒烟,却连口水都找不着,“中午,在板桥镇上吃了个凉皮,一热一冷,血压就上来了,头晕得厉害,回来就吐了。”吴旭东不免有些沮丧,觉得似乎搞不起来啥事,没有一点头绪。
事情总要往前推进,吴旭东提议村干部要走出去,学习外面的草莓种植经验,于是镇村干部带领部分村民先后到鄠邑、长安等草莓产业发展成熟的地方考察学习,发现这个产业还是大有可为的,渐渐有了一些眉目。
“回来之后,我们开了好多次群众会,动员村里的能人积极参与,把草莓产业做大做强。”王红运说,为了增强大伙儿的信心,村里承诺建好大棚再承包给有意向的人来种,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也出资购买了旋耕机、起垄机等设备,并且在路边搭建起销售摊位,为村民种植草莓提供各种便利。
“最先弄了两个大棚,试种效果很好,村民积极性一下子提起来了,有七八户都争着想种,还有外面打工的也回来了,我们就趁热打铁,一期建了21个大棚,二期又建了18个。”王红运接着说。
发展过程中,吴旭东发现传统种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一到冬天,气温降到0℃以下,种植户得半夜起床给大棚加温,加温的方法也很原始,就是烧炭火烘,烧炭加热不环保而且增热不均衡,成本还高,为了帮助草莓授粉,种植户会在草莓大棚里面放置一箱蜜蜂,但是由于被炭火的光亮吸引,部分蜜蜂飞到炭火中被烧死,导致额外损失……
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近年来,商洛高度重视数字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尝试将数字化建设运用到多种农业场景中,为推进地方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吴旭东转变帮扶思路,开始谋划发展智慧化农业产业,为草莓大棚加装自动化卷帘、鼓风机等智能化设备,全面升级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将30多个大棚里里外外来了个大变身,因地制宜探索出生产智慧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的草莓种植新模式。
种植户柯雷见证了这些变化,他说:“以前种草莓费时费力,现在有自动卷帘机,还能自动滴灌,最开心的是不用半夜起床拢火了,躺在床上用手机就能操作升温。”
2024年12月20日,沐浴在阳光中的下湾村草莓园,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孕育着生机。入口处,一个路灯状的草莓采摘呼叫器与种植户的手机相连,只需轻按3秒,就会传来语音提示:你好,棚主正飞奔而来,请耐心等待……远处360°无死角的监控、各种智能化的种植系统,尽显十足的科技感。
放眼四望,曾经尘土飞扬的荒地,已变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园区。
“我们还搭建了一个直播间,鼓励农户通过‘线下采摘+线上订购’的方式进行销售,另外举办了两届草莓节,希望借助不同的方式将板桥草莓小镇的名气打出去。”吴旭东不无兴奋地说,接下来,他们还想在周边建造民宿集群及无动力乐园,将这里打造成一个以草莓为主题的综合性农业休闲观光园区。
农文旅融合 在核桃产业链上持续发力
相比下湾村,上河村则有着更坚实的产业基础、更明晰的发展方向。
1958年,毛泽东主席作出“陕西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这个经验值得各地研究”的指示,一时间,商洛地区核桃以果大、皮薄、仁饱、油香享誉全国,区位优越、山峦环绕的上河村成为商洛核桃核心种植带,有“商州核桃第一村”的美誉。
然而,近年来,由于核桃价格下滑,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上河村陆续出现园区撂荒现象,单一的核桃种植模式难以为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8年中国邮政定点帮扶上河村以来,经过三任帮扶干部的不懈努力,先后投入资金120多万元,仿照QQ农场游戏思维,对村上集中连片可开发的农田进行改造和创新,打造“上河驿”农耕体验园,在核桃林下开辟小块菜地,开展“我在上河有块田”“我在秦岭有棵树”认领活动,鼓励个人或社会团体对土地进行租种、对核桃树进行认领,发展自由种植的农场经营模式。
中国邮政集团陕西省分公司负责帮扶工作的资深经理任树林告诉记者,在深入了解上河村核桃发展史及近几年新栽“红仁核桃”的经济价值后,他深知在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村子建核桃科技主题馆的意义所在,便把自己能想到的各种建馆细节及建议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
对上河村而言,建核桃科技主题馆是件大事,仅修改意见交流会就开了好几次,看到大伙儿小心翼翼地反复推敲、积极热情地建言献策、面红耳赤地争辩讨论,任树林和所有的邮政帮扶干部都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意识到山区人民对科技的重视、对发展的渴望、对邮政集团的信任和依赖,他们暗暗下定决心,坚决把好策划、设计、施工每一关,不辜负所有上河人的期望。
2024年1月8日,上河村核桃科技主题馆正式揭牌开馆。该馆围绕科普惠农兴村主题,全方位展示了包括商洛核桃历史、大事记,核桃生物学特征、核桃生长发育规律、良种建园及科学管理、果实采收及处理,上河村主栽的核桃品种、核桃经济价值及加工等方面的知识,集上河村核桃产业史、核桃产品展示、科学知识普及、少儿研学等于一体,成为商洛市首家村级核桃科技主题馆。
“如今,结合农耕体验园实践基地,越来越多的团队专程来我们这里了解核桃历史,体验农耕文化,尤其以学生来科普研学的居多。”王永锋说。
截至2024年底,上河村核桃树和农耕体验园认领带来收入20多万元,核桃系列产品及林下种植魔芋、中药材等收入50多万元。至此,上河村形成了以核桃种植、农耕体验园等一产为主导,以农副产品、核桃加工制品为延伸,以生态种养、农家乐、核桃主题科技馆研学体验观光等三产为突破口的发展模式,有效巩固了核桃产业的支柱地位,带动了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上河村的美丽蝶变,离不开党的惠农政策,离不开中国邮政集团和上河人的不懈奋斗,它像一幅不断铺陈的生动画卷,给人留下无限的期待和希望。
聚焦急难愁盼 把民生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叔,天冷了,给你买了双棉鞋,你试试看合脚不?”吃完午饭,王海琼来到了村民王木林家。作为从北京派来驻上河村的第一书记,王海琼适应了大山里的冬天,也听懂了老乡们的方言,“去村民家里走走,跟他们拉家常听掏心窝子的话,才能把事情办到大伙儿心里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集中力量办好群众普遍需求、能够办成的民生实事,让群众可感可及。
自2018年起,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派驻商州的驻村干部就发现,在农村,但凡一个家庭中有一个人生病或者突发意外,这个原本殷实或者本就困难的家庭就可能坍塌,无疑加重了返贫风险。如何帮助老百姓抵御这类未知的风险?吴旭东不辞辛苦四处奔走,利用中邮保险资源为郭湾村、下湾村、上河村等村的群众争取到免费公益保险。目前,已经连续两年为1万多名群众赠送人身意外险,累计免除保费40多万元,累计保额高4亿多元。“仅上河村,不久前,4名群众出现意外事故,不足1个月我们就对其完成了理赔,其中3人为脱贫户,这无疑为群众筑牢了因意外返贫的‘防护坝’。”王海琼说。
2025年,在赠送意外险的基础上,邮政帮扶干部又为上河村2000多名群众免费增保重疾险,在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其因病、因意外返贫致贫风险。同时,为响应商洛市卫生健康委“健康村庄”建设行动,积极争取中邮保险陕西分公司为“上河邮政幸福家园”捐赠理疗、康养设施,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助力上河村建成陕西省养老友好社区。
越是细微处,越是彰显为民服务的温度,越需拿出实招硬招。
下湾村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的一角,标有“中国邮政”字样的绿色货架上摆放着一些待取、待寄的邮政包裹,这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发挥行业优势,为帮扶地打通寄递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
“我们村有个65岁的老汉叫郝春林,他以加工木材为生,平时常在网上买一些电锯之类的配件,过去他得步行到6公里外的镇上取,现在邮政直接送到家门口,把他高兴坏了。”下湾村党支部书记王红运说,邮政建的红色驿站不仅方便了村民寄取快递,也成为大伙儿交流的一个场所,无形中拉近了干群间的距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让大家学深悟透“千万工程”的深刻内涵,2024年3月,吴旭东带领商州区68名乡村振兴业务骨干,赴浙江省“千万工程”6个先进示范点进行为期一周的参观学习。商州区委办驻下湾村第一书记代永涛说:“通过实地走访,我更深地理解到什么是‘千万工程’,对今后带领村上发展增强了信心,明晰了思路,干劲更足了!”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只上河和下湾村,2024年以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积极帮扶北宽坪镇郭湾村五味子产业园、杨峪河镇银明村千亩农田扩建改造,有效助力金陵寺镇熊耳山村制陶工艺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杨峪河镇银明村张载文化馆周边环境……与此同时,为促使商州农产品走出去,邮政各级帮扶干部纷纷动用单位及个人资源,先后多次举办商州农特产品省内外展销活动,2023年,邮政消费帮扶金额200多万元,到2024年底,消费帮扶金额高达千万元以上,极大地助力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为商州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邮”动力。
山还是原来的山,水还是原来的水,但眼前的风景,又已经全然不同了。吴旭东凝望远方,他知道,新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新的奋斗也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