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富民强村 记挂心间
本报通讯员 杨开让
文章字数:1611
  他秉持着对乡村发展的坚定信念和对群众的深厚情怀,全身心投入驻村帮扶工作中,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践行驻村使命,与村民同呼吸、共命运,成了村民心中信赖的“领路人”。他就是洛南县人社局干部,保安镇文峪村驻村第一书记谢勇。
  深入调研 精准掌握村情
  在驻村工作过程中,谢勇深知只有深入了解村情民意,才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一年多的驻村时间内,他走遍了文峪村的每一个角落,深入每一户农家,与村里的老人交谈,倾听村庄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脉络;与年轻人交流,感受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与期望,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收入来源、面临的困难和需求。通过一场场群众会、院落会、入户遍访,他与村民拉家常、谋发展,不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更全面掌握了村里的实际情况。
  在帮扶工作中,谢勇精准结对帮扶脱贫户6户、监测户1户,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他认真梳理各项惠民政策,帮助58人申报交通补贴,让村民的出行成本得到有效缓解;协助2人申请雨露计划,为困难学生的学业之路点亮希望之光。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结合文峪村的实际情况和群众发展意愿,制定了详细的驻村帮扶工作计划和乡村振兴规划,提出“强基础、兴产业、促增收、美环境”的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文峪村的发展绘制一幅清晰的蓝图。
  发展产业 推进强村富民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谢勇严格落实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动态掌握农户收入变化和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通过召开院落会、入户遍访等方式向群众宣传防返贫监测相关政策,对群众收入、三保障以及安全饮水存在潜在风险进行及时排查,分析研判,并提前介入,消除了致贫返贫风险。采取有力措施,大力促进群众增收,他根据群众发展意愿,以三类户为重点,分别制定帮扶计划,引导群众稳定就业和发展产业。在他的引领下,全村发展连翘种植200亩,养蜂1200箱,猪苓等药用菌120亩,桔梗、苍术等中药材150亩。
  为了提高村民就业率,谢勇联系县内培训机构,筛选目前就业市场紧缺、就业前景良好的手工藤编、叉车以及中式烹调等项目,开展免费技能培训,通过稳就业进一步增加了群众务工收入,为群众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夯实根基 改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关乎群众的生活质量和乡村发展的长远根基。为了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谢勇及村“两委”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谋划并精心组织实施。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补短板项目,硬化了3个组1.7公里的通组道路,实现了村内主干道全部硬化,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也为农产品运输提供了便利。
  同时,谢勇积极对接水利部门,争取项目,对东岭饮水工程进行改造提升,有效保障了群众用水和灌溉需求。完善基础设施,争取7万元村庄亮化项目,安装路灯36盏。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为村民的生产生活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多元治理 提升治理水平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谢勇注重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水平。他组织村民制定了村规民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乡风、移风易俗等内容融入其中,引导村民自觉遵守。组织开展“环境卫生示范户”“生态文明示范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通过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文明新风尚,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积极开展抵制厚葬薄养、天价彩礼、随礼泛滥、建房攀比等移风易俗工作,引导村民按照村规民约办事,营造了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
  通过召开院落会、入户走访、书记遍访的形式,宣讲洛惠渠宝贵传统、各项惠民政策及法律法规,在交谈中了解群众诉求,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组织村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理村庄内的垃圾、杂物和污水,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文峪村驻村的日子里,谢勇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乡村振兴事业中。他扎根农村,默默奉献,经常加班加点,为了工作不辞辛劳,毫无怨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