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慈善之光照亮幸福家园
本报见习记者 孙远飞
文章字数:1716
爱心餐馆工作人员精心准备美食

  深冬时节,天气寒冷,镇安县滨河佳园小区却因一场场暖心行动,演绎着别样温情的故事。
  寒冬里的温暖驿站
  2024 年 12 月 25日,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行人步履匆匆。滨河佳园小区内的爱心餐馆却仿若一个与世隔绝的温暖世界,推开门,暖意扑面而来。
  30多名老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餐桌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红晕,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饭菜,边你一言我一语地唠着家常。餐馆负责人陈良忙得不可开交,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却始终笑意盈盈,穿梭于餐桌之间,贴心地为老人们添饭加菜,关注着他们的需求。
  “陈老板啊,这天寒地冻的,一进屋就能吃上热乎饭菜,可比在家舒服多了,味道还这么好!”一位大爷满足地咂咂嘴,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陈良笑着回应:“您老吃得开心,我这心里就暖和。咱小区老人多,就盼着大伙儿能在这儿吃上口热乎的。”
  角落里,王老汉缓缓放下碗筷,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他是独居老人,随着年纪渐长,身体越发衰弱,做饭成了他最发愁的事儿。
  “自从有了这爱心餐馆,我每天都能按时吃上热乎饭,有时候我这腿病犯了,不方便出门,陈老板还专门派人给我送上门。”王老汉声音略带哽咽,身旁的老人纷纷点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餐馆带给各自的温暖。
  “我们这家爱心餐馆主要通过互助资金补贴途径,以低于市场30%—50%的价格向独居老人、困难老人提供餐饮服务,解决小区内老人的就餐问题。”陈良笑着说。
  多方共建幸福港湾
  餐馆内温馨的一幕仅仅是滨河佳园小区幸福、温暖的一个小小缩影。作为镇安县城最大的保障房小区,滨河佳园小区居住着1454户4700多人,困难群体、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曾如一道道沟壑,横亘在小区的和谐发展之路上。
  近年来,小区全力探索慈善幸福家园与日间照料中心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为了筹措资金,社区工作人员多方奔走,爱心企业纷纷响应,居民们也踊跃参与,最终筹集互助金34万余元,又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120万元,建成了滨河佳园小区2000平方米的慈善幸福家园。
  慈善幸福家园内功能一应俱全,老人就餐区每日供应着营养美味的餐食;公益法律服务室为居民解答生活中的法律难题;志愿服务团队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活动照片,记录着一次次温暖人心的帮扶;休闲娱乐室中,时常传出老人们下棋、打牌的欢声笑语。
  据镇安县慈善协会工作人员介绍,小区开启“多方联动”模式,慈善幸福家园与日间照料中心紧密携手绽放出双倍温暖。闲置场地变成了老人爱心餐厅;多部门的合作共建,让图书阅览、文化娱乐、法律咨询、儿童之家、爱心超市等设施拔地而起;同时,广场、人行道、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让小区生活愈发便捷,慈善服务如丝丝春雨,润泽着居民的日常。
  善行汇聚慈善家园由物业人员、党员干部、爱心人士组成的40人志愿服务队,宛如小区里的温暖灯塔。队员们定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义务理发,娴熟的手法、贴心的问候,让老人们容光焕发;联合司法、消防、社区等单位开展的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消防安全宣传、高龄养老认证等活动,为居民们排忧解难,筑牢生活的安稳防线。老年自乐班是老人们的精神乐园,丝竹悠扬、歌声婉转,定期的文艺活动驱散了晚年的孤寂;“周末课堂”里,志愿者耐心辅导留守儿童功课,倾听他们的心事,为稚嫩的心灵注入成长的力量。近3年来,510人次的义务理发、46起矛盾的成功化解、18场次的慈善文艺演出,数字背后,是温暖故事的堆砌。
  慈善光荣榜熠熠生辉,张贴在小区最显眼的位置,上面记录着每一位爱心人士、每一次善行义举。爱心超市里,居民凭借参与慈善活动获得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这小小的奖励,激发着大家内心深处的善意。在这种激励下,“人人可慈善,人人乐慈善”的种子在小区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构建起大众慈善的坚固格局。
  围绕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爱心企业慷慨解囊,机关单位全力支持,社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儿童之家焕然一新,书桌、玩具一应俱全,成为孩子们课后的欢乐天地;困难家庭学生收到助学金,眼中重燃希望之光;一对一帮扶,为困境儿童撑起成长的保护伞;慈善救助与社区救助并肩前行,为大病患者开辟就医绿色通道,让生命得以延续。
  如今的滨河佳园小区,邻里和睦,温情四溢。老人们安享晚年,困难群体得到帮扶,居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