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西商一体多点开花促共赢
本报记者 米子扬
文章字数:2677
  西安和商洛山水相连,地缘相近,既是地理空间中的近邻,更是高质量发展中的亲密伙伴。在教育领域,两市200多所学校签订“校对校”合作协议,组团式送教、结对式跟学如春风化雨,润泽着商洛的教育沃野;在医疗战线,西京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等医院名医及专家团队坐诊商洛,以精湛医术和前沿方案让优质医疗资源跨区共享;在科技前沿,商洛紧攥科技资源对接的融合要诀,对内给市域产业筑牢根基,输送强劲科技能量,对外为西安科研力量开辟多元应用路径,催化二者“相向而行”……这一桩桩、一件件,皆是西商融合奋进之路的有力见证。自西商融合发展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商洛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民生事业、环境保护、乡村建设、旅游发展等方面,精准对标西安,全方位加强合作、深层次协同创新,全力推动产业融合互补、优质资源共享惠民,奏响了一曲激昂奋进的协同发展乐章。
  “教”泽两地 培育时代栋梁
  2024年12月27日,“西商教育同行计划”暨互学互鉴研修交流活动在西安市新城区新知小学和商洛市小学同步举行。精心策划的线上线下多元融合模式是本次活动的亮点,“我与名师同上一节课”冲破时空阻隔,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实地调研脚步扎实,探寻教育真问题;座谈交流中各方畅所欲言,智慧碰撞激烈。在课堂观摩环节中,来自两市的数学、语文、思想政治、音乐四门学科的优秀教师着眼学科核心素养,深钻细研、聚焦课堂,通过线上开展课堂分享展示,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令现场师生受益匪浅。
  “西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技教育发达,是引领教育交流合作的‘老大哥’。西商教育同行以来,两市通过‘校对校’合作协议、‘双百’工程、组团式送教、结对式跟学等方式,在学校结对、教研合作、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合作、交流互通,两市教育协作已成为西商融合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商洛市教育局副局长郭建军在活动中说。
  在西商教育同行的过程中,两市紧密联动,在学校管理、师资队伍锻造、教育科研等关键环节推动融合向纵深迈进。截至2024年年底,已有201所学校成功签订“校对校”合作交流协议,搭建起校际互通的坚实桥梁;两期名校长名师培养“双百”工程稳步实施,为教育人才成长注入强劲动力;职业教育领域更是多点开花,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模式日益多元,为产业发展输送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商洛先后选派122名校(园)长到西安35所名优学校开展“影子跟岗”,西安695人次的教育精英奔赴商洛,传经送宝、倾囊相授。两市累计790所学校、近3万名教师创新采取17种合作方式协作同行,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教研等对口交流活动百余场次。
  同时,两市教育局促成37所商洛学校与34所西安学校结对,93所商洛学校的118名骨干教师加入西安研修共同体。探索联合办学新模式,多所中学与西安名校携手,7所职中与西安企业、高职院校紧密合作,订单培养、专业联办多点开花。各学校借助空中课堂等线上线下手段,开展百余场次高三复课、学科教学等交流活动。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两地教育向更高质量协同发展大步迈进。 
  “智”汇西商 注入科技活力
  “我们深知科技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所以一直把科技资源链接当作融合关键来抓,力求实现市域产业与西安科技资源的‘双向奔赴’。”商洛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博说。回首2024年,西商两市处处涌动着协同创新的热潮,西交大、西农等20所高校先后与商洛97家企业成功“联姻”,产学研合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围绕建设特色农业强市,我市牵线陕科大与盛大公司共建干果类水果(核桃)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获国家发改委立项,争取资金1500万元;陕西中医药大学与盘龙药业携手共建医疗制剂及中药新药开发转化中试基地,已初步通过省科技厅现场考察,向着更高目标稳步迈进;联动西安医学院等7家高校与21家市内企业联合组建的陕西省秦药产业创新联合体,正汇聚各方智慧攻坚破难;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和丰阳光通力合作,共建“食用菌良种繁育”平台,轮作套种技术攻关成功并完成试验,为农业产业开拓新路径;西交大更是在柞水、山阳扎根,建设秦巴山区特色中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一举跻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助力中药材产业腾飞。
  面对市场信号相对薄弱的科创环境,商洛加强科技人才引育力度,一方面,悉心指导中泰科技等21家企业与西安理工等11家高校携手并肩,联合申报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协同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省科技厅支持,从陕师大、省农研院等选派25名“三区”人才扎根市域龙头企业或产业基地,助力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同时,为淬炼干部队伍,先后选派7名年轻干部赴西安科创机构跟班学习,为科技事业长远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医”脉相承 护佑百姓安康
  “过去商洛的眼视光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大部分都需要去西安进行手术和治疗,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来自西安市第四医院的小儿眼病及眼视光专家团队定期来我院眼视光中心坐诊,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既减少了患者的奔波之苦,又提高了就诊率。”1月7日,商洛市中心医院眼视光中心主任樊英说。
  为有效推动西商医疗技术同城、服务同质、资源同享“三同计划”实施,实现优势医疗资源的共享和高质量融合发展,2024年5月31日,西安市第四医院与商洛市中心医院共建眼视光专科。自6月起,西安市第四医院专家赴商诊疗人数700余人,让复杂性屈光不正、难治性斜弱视、儿童眼病及双眼视功能障碍等疾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省内顶级专家的诊断和服务。
  自西商医疗“三同计划”实施以来,商洛市中心医院、商洛市中医医院、商洛市妇幼保健院这三大市直公立医院各放异彩。2023年底,商洛市中医医院加入了“西安市中医医院医联体”,签订“医联体协议”,积极从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引入37种精华院内制剂,精准投放至消化内科、肛肠科等重点科室,丰富了临床手段,疗效显著提升。商洛市妇幼保健院也与西安各大医院共建专科,靶向发力,选派骨干医师奔赴西安潜心进修,全力探索新技术、新项目,医疗技术日新月异,服务品质节节攀升。
  当前,西商两地加速医疗融合脚步不停,我市通过“三同计划”与“组团式”帮扶双轮驱动,已成功共建57个特色科室、名医工作室,537项新技术、新项目落地生根。同时,与西安市属医院深度合作,围绕4方面精心谋划27项合作事宜,柔性引进西京医院等一众名医团队,并常态化开展“名医紧连百姓”巡诊,促成3家县区医院签订共建协议。更令人欣喜的是,医保就医便利度实现质的飞跃,西商异地就医免备案、两地定点医药机构互认、费用直接结算且职工门诊同城同待遇,打通了医疗惠民“最后一公里”。西商医疗融合之路,正向着更广阔前景大步迈进,持续为两地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