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凤凰镇 改造便民小设施 服务群众大民生
文章字数:770
  本报讯 (通讯员 王洁 李翔)“以前因为院子谁家晾晒被子的事情没少跟周边邻居争嘴,现在好了,政府统一规划在每户人家门口都增设了晾衣架,邻里之间少了好多矛盾,前几天,我还邀请邻居一家到我屋里吃饭哩!”1月8日,家住柞水县凤凰镇清水村的孟娜高兴地说。
  在凤凰镇农户日常生产生活中,都有晾晒衣物、张贴对联、悬挂灯笼、码放柴火等民生需求,这些需求看似不起眼,却关系到群众邻里和睦和村容民风。
  2024年2月,凤凰镇开始实施镇区建设,镇党委、政府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基础,将受益群众作为目标,在前期问需于民、反复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敲定实施便民设施“七个一”(对联板、灯笼链、连心卡、柴火架、晾衣架、洗衣池、停车位)的改造工程。
  昔日的清水村房前屋后遍地狼藉,邻里矛盾日益加剧。如今的清水村干净整洁,齐整有序,邻里和睦。“为了让便民设施‘七个一’改造得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我们专门组织镇村干部实地勘查、现场试验,将清水村作为试点,结合群众反馈进行改进,使得‘七件套’在保障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农户院落在视觉上看起来更加规范有序。”凤凰镇副镇长赵文说道。
  “凤镇街社区沿线各村是社川河流域文明示范村,后来,由于高速路建设的影响,造成了环境差、设施陈旧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了。这次提升,真正是顺应群众期盼,满足百姓需求。”凤凰镇党委书记赵鹏说。
  定制安装的洗衣池、码放整齐的柴火架、统一划定的停车位……群众之事无小事,细微之处显温暖。为民办实事的“七个一”改造,不仅满足了群众需求、美化了人居环境,还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群众自觉改变生活习惯,形成了乡村文明新风尚。
  截至目前,凤凰镇“三村一社区”共总投资500余万元,加装对联板190多幅、灯笼链180多对、干群连心卡320多个、柴火架70多个、晾衣架及洗手池120多个,涉及群众160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