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的深情守望
文章字数:2128
从52岁时踏入镇安县青铜关镇丰收村到2024年10月底,杨琪这个来自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城里人”在秦岭腹地的山沟沟一待就是8个多年头,由一头乌发到两鬓斑白,由健硕的体魄变为多种疾病找上身,一直坚守到退休那一刻,他把丰收村当成自己的家,把村里乡亲当成自己的亲人,写下了帮扶工作者与百姓鱼水情深的赞歌。
“寒来暑往,我不仅与群众打成了一片,也由当初一个方言不全懂、生活不适应、帮扶没思路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能听懂山里话、爱吃百家饭的‘村里人’。我和乡亲们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就像亲人一样,我感觉这8年汗水没白流。”回忆起驻村工作,杨琪很自豪。
一条沟两面坡的丰收村,原本是当地有名的穷村。为了让群众摆脱贫困,包扶部门和村党支部抓住国家脱贫攻坚的机遇,通过“四支队伍”与全村群众接续努力和共同奋斗,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261户贫困户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村党支部原书记吴相琴高兴地说:“村上建成了千亩烤烟基地、千亩中药材基地,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建成了光伏电站等产业,村级集体经济也实现了从零到60多万元的突破发展,村民生活条件变好了,村上发展有产业了,村容村貌也越来越美了,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杨琪这帮人的辛勤付出。”
8年来,省人大、省联社和成都银行西安分行3家帮扶单位在帮扶资金和物质上,给了丰收村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丰收村长足发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汛抗洪、动态监测防返贫过程中,省联社驻丰收村工作队队长杨琪也为群众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
2017年4月,村民张富宏在外务工右手受伤致残,其父亲患重病卧床不起,一家人生活极度困难。杨琪了解情况后,立即协调县农商行帮助张富宏办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用于发展种养产业,经过这些年发展,目前,张富宏种植烤烟和养牛收入20多万元,不仅还清了父亲治病欠下的债务,还成为村里产业致富带头人。
2017年春,结对帮扶户张双娥身患重病,需要马上手术,费用10多万元。当家人听到检查结果和高昂费用后,犹如晴天霹雳,精神几近崩溃,原本困难的家庭哪能凑够10多万元手术费?杨琪和其他工作队员一道,帮助联系西安的医院,并对接县农商行及时解决了7万元住院费用,争取到省妇联“两癌一补”救助金1万元,让张双娥成功完成手术。不久,其丈夫蔡克全又在矿上出现意外,使这个家庭雪上加霜。杨琪及时与村“两委”沟通,将其家庭纳入兜底户帮扶,2020年又帮助其儿子找到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目前,蔡克全、张双娥夫妇身体恢复良好,一家人恢复了往日的欢乐。
“那段时间,我们两口子都有毛病,感觉天都塌了,杨队长比我们还急,四处给我们帮忙想办法,最终帮我们渡过了难关。”回忆当时的情景,蔡克全几度哽咽。
“杨伯伯,您要走了,我们要给您发张奖状。”杨琪收到曾经受过资助的学生徐子轩的微信。这些孩子都是杨琪看着长大的。杨琪说,他很喜欢小孩,每当看到小孩子不由自主地就想亲近,抱抱他们,和他们一起玩耍,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为了配合省联社机关党委在丰收村开展“萤火虫”爱心助学活动,工作队每年根据省联社工作安排和要求,及时对接省联社机关党委、村“两委”、学生家长、学校等,每一次活动结束后,省联社机关领导和干部对工作队的精心策划和组织给予高度肯定。这些孩子忘不了每一年省联社的叔叔阿姨来看他们,给他们发放助学金,送服装、书本和体育用品等;忘不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驻村工作队为他们一次又一次打印作业;忘不了杨琪组织他们走出大山,带领他们去西安参加科技夏令营活动;忘不了杨琪每次见面对他们的嘱托;更忘不了他们为全省农信系统的叔叔阿姨表演舞蹈。现在杨琪要走了,徐子轩和同学们一起送来了奖状和奖杯……
8年来,杨琪和“战友们”在驻村帮扶路上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努力。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狠抓产业发展,协调省联社机关为丰收村争取产业扶贫资金56.2万元,发展烤烟、中药材1500多亩,饲养猪、牛、羊2500多头(只);2021年,丰收村遭遇百年未遇洪灾,农田被毁、道路塌方、房屋倒塌严重,杨琪多次往返省联社机关汇报灾情、协商救灾方案,争取省联社机关党员干部捐款20多万元用于灾后恢复重建;2022年,又积极创新帮扶模式,争取25万元在丰收村建成商洛市第一家高标准“乡村振兴金融e站”;协调省联社帮扶资金25万元,新建7处蓄水池、修缮3处蓄水池,有效改善提升了150多户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在驻村工作的这8个年头,杨琪先后为丰收村争取协调省联社机关帮扶资金400多万元、捐赠物资价值40多万元,开展汛情和爱心助学累计捐款60多万元,消费帮扶购买农副产品90多万元,资助学生200多名。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几段历程,杨琪同志确实发挥了驻村工作队队长的领航员作用。不管是群众的衣食冷暖,还是村上的振兴发展,他都全力办好。”丰收村党支部书记张建这样评价。
赏秦岭山水、尝农家美味、过快乐假期,干净平坦的水泥村道,幽静雅致的农家庭院,生动有趣的特色墙画,五彩缤纷的罐罐屋与蔚蓝的天空相映成趣,漫步丰收村,如同置身童话世界。
如今的丰收村已获得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旅游示范村等多项“金”字招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童话磨石沟”品牌形象,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指引下,走向全面振兴。
“寒来暑往,我不仅与群众打成了一片,也由当初一个方言不全懂、生活不适应、帮扶没思路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能听懂山里话、爱吃百家饭的‘村里人’。我和乡亲们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就像亲人一样,我感觉这8年汗水没白流。”回忆起驻村工作,杨琪很自豪。
一条沟两面坡的丰收村,原本是当地有名的穷村。为了让群众摆脱贫困,包扶部门和村党支部抓住国家脱贫攻坚的机遇,通过“四支队伍”与全村群众接续努力和共同奋斗,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261户贫困户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村党支部原书记吴相琴高兴地说:“村上建成了千亩烤烟基地、千亩中药材基地,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建成了光伏电站等产业,村级集体经济也实现了从零到60多万元的突破发展,村民生活条件变好了,村上发展有产业了,村容村貌也越来越美了,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杨琪这帮人的辛勤付出。”
8年来,省人大、省联社和成都银行西安分行3家帮扶单位在帮扶资金和物质上,给了丰收村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丰收村长足发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汛抗洪、动态监测防返贫过程中,省联社驻丰收村工作队队长杨琪也为群众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
2017年4月,村民张富宏在外务工右手受伤致残,其父亲患重病卧床不起,一家人生活极度困难。杨琪了解情况后,立即协调县农商行帮助张富宏办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用于发展种养产业,经过这些年发展,目前,张富宏种植烤烟和养牛收入20多万元,不仅还清了父亲治病欠下的债务,还成为村里产业致富带头人。
2017年春,结对帮扶户张双娥身患重病,需要马上手术,费用10多万元。当家人听到检查结果和高昂费用后,犹如晴天霹雳,精神几近崩溃,原本困难的家庭哪能凑够10多万元手术费?杨琪和其他工作队员一道,帮助联系西安的医院,并对接县农商行及时解决了7万元住院费用,争取到省妇联“两癌一补”救助金1万元,让张双娥成功完成手术。不久,其丈夫蔡克全又在矿上出现意外,使这个家庭雪上加霜。杨琪及时与村“两委”沟通,将其家庭纳入兜底户帮扶,2020年又帮助其儿子找到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目前,蔡克全、张双娥夫妇身体恢复良好,一家人恢复了往日的欢乐。
“那段时间,我们两口子都有毛病,感觉天都塌了,杨队长比我们还急,四处给我们帮忙想办法,最终帮我们渡过了难关。”回忆当时的情景,蔡克全几度哽咽。
“杨伯伯,您要走了,我们要给您发张奖状。”杨琪收到曾经受过资助的学生徐子轩的微信。这些孩子都是杨琪看着长大的。杨琪说,他很喜欢小孩,每当看到小孩子不由自主地就想亲近,抱抱他们,和他们一起玩耍,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为了配合省联社机关党委在丰收村开展“萤火虫”爱心助学活动,工作队每年根据省联社工作安排和要求,及时对接省联社机关党委、村“两委”、学生家长、学校等,每一次活动结束后,省联社机关领导和干部对工作队的精心策划和组织给予高度肯定。这些孩子忘不了每一年省联社的叔叔阿姨来看他们,给他们发放助学金,送服装、书本和体育用品等;忘不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驻村工作队为他们一次又一次打印作业;忘不了杨琪组织他们走出大山,带领他们去西安参加科技夏令营活动;忘不了杨琪每次见面对他们的嘱托;更忘不了他们为全省农信系统的叔叔阿姨表演舞蹈。现在杨琪要走了,徐子轩和同学们一起送来了奖状和奖杯……
8年来,杨琪和“战友们”在驻村帮扶路上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努力。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狠抓产业发展,协调省联社机关为丰收村争取产业扶贫资金56.2万元,发展烤烟、中药材1500多亩,饲养猪、牛、羊2500多头(只);2021年,丰收村遭遇百年未遇洪灾,农田被毁、道路塌方、房屋倒塌严重,杨琪多次往返省联社机关汇报灾情、协商救灾方案,争取省联社机关党员干部捐款20多万元用于灾后恢复重建;2022年,又积极创新帮扶模式,争取25万元在丰收村建成商洛市第一家高标准“乡村振兴金融e站”;协调省联社帮扶资金25万元,新建7处蓄水池、修缮3处蓄水池,有效改善提升了150多户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在驻村工作的这8个年头,杨琪先后为丰收村争取协调省联社机关帮扶资金400多万元、捐赠物资价值40多万元,开展汛情和爱心助学累计捐款60多万元,消费帮扶购买农副产品90多万元,资助学生200多名。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几段历程,杨琪同志确实发挥了驻村工作队队长的领航员作用。不管是群众的衣食冷暖,还是村上的振兴发展,他都全力办好。”丰收村党支部书记张建这样评价。
赏秦岭山水、尝农家美味、过快乐假期,干净平坦的水泥村道,幽静雅致的农家庭院,生动有趣的特色墙画,五彩缤纷的罐罐屋与蔚蓝的天空相映成趣,漫步丰收村,如同置身童话世界。
如今的丰收村已获得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旅游示范村等多项“金”字招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童话磨石沟”品牌形象,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指引下,走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