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大山深处的健康守护者
本报通讯员 王荣金
文章字数:1310
  “对社会我作不了太大的贡献,只能帮大家看看小病,送一些药品。”这是山阳县杨地镇白马村村医袁晓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袁晓萍就职的白马村地处鄂陕交界的郧岭山头,在那里,只要提起袁晓萍,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从2003年担任杨地镇白马村村医以来,她背着药箱在崎岖的山路上默默地走了22年,足迹遍布白马村的家家户户,默默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
  作为一名村医,袁晓萍每天24小时待命。她记得自己的新婚之夜,忙碌了一天刚刚进入梦乡,就被村民急促的呐喊声惊醒。“袁医生,我老婆哮喘病发作了,十分危险,快救救她吧。”听到村民陈治民的呼喊声,袁晓萍立即起床接诊。当时病人呼吸十分困难,口唇全部青紫,呼之不应,通过仔细检查,她诊断其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缺氧,轻度昏迷”。袁晓萍深知如果不及时抢救,病人随时有生命危险。可当时卫生室不具备抢救的条件,袁晓萍当机立断,迅速联系了当地一私人小车,让司机将病人送往县医院。到县医院后,医院医生告诉他们:“若是晚来一步怕就没救了。”至今,陈治民还常说:“袁医生的新婚之夜是她的救人之夜。”
  袁晓萍虽是白马村村医,但不管哪个村有病人找她,她从不推辞。2023年11月25日凌晨1时左右,一阵电话铃声惊醒了袁晓萍,“袁医生,我是郑传华,请您赶紧救救郑自勇吧,他快不行了。”原来,邻村一尘肺患者因感冒引起肺部严重感染,当时病人大汗淋漓,呼吸困难,血压降低,意识模糊。袁医生立即采取急救措施,给病人插上氧气,进行药物雾化和静脉点滴。经过急救,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天亮后,袁晓萍又联系当地卫生院向上级医院转诊,让患者得到进一步治疗。在袁晓萍的从医生涯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已是家常便饭。
  爱心是袁晓萍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2009年7月,一孔姓流浪老人因患皮肤癌多年四处流浪,当地人发现时,腿部已从脚踝处腐烂到膝盖。当地政府、民政部门听说后立即将其送入杨地镇敬老院。敬老院院长找到袁医生,她没有推诿,经过数月的换药处理,腐烂得到了控制并奇迹般地出现了新生肌肉组织,自此,老人逐渐有了自理能力。袁晓萍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2022年秋,邻村一余姓群众打来电话:“袁医生,我父亲已三天大小便不通了,请您帮帮他。”该老人当时已82岁高龄,去病人家一趟来回有20公里的山路,袁晓萍立即找人骑摩托车送了她一程,后又步行去病人家进行救治。此后老人见人就说:“是白马村的袁医生救了我的老命呀。”二十多年来,袁晓萍出诊近万人次,从没有收取一分钱的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免了诊疗费5万多元,还先后减免了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家属医药费近万元。
  袁晓萍平时除了在卫生室接诊外,还经常入户宣传健康扶贫政策,为60岁以上的老人量血压、体检,为妊娠期妇女孕检,为0—6岁的婴儿体检,为6—24个月的婴儿发放营养包,每月定期前往敬老院为50多名院民体检。除此之外,她经常为贫困户免去一些医疗费,还送一些药品给他们。正因袁晓萍的坚持和敬业,她的家庭被评为陕西省“三秦最美家庭”、商洛市首届“文明家庭”,她个人2023年当选商洛市劳动模范,并当选商洛市第五届人大代表,获得商洛市首届“最美乡村医生”、商洛市“三八红旗手”、商洛市“巾帼十杰”、陕西省“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