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小切口”改革带来大变化
本报记者 南 玺
文章字数:243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近年来,我市精准聚焦发展中的难点卡点和民生改善的堵点痛点,坚持从“小切口”破题,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重点人群就业、提升教育质量和“双减”改革成果、构建数字健康一张网、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等民生实事,于细微处把准居民需求,通过一系列小变化、小改善、小更新,让人民群众乐享改革发展成果。
  千方百计稳就业
  2024年11月12日,商洛市劳动就业技术培训中心和柞水县人社局组织人员在柞水县下梁镇嘉安社区开展中式烹调师专业技能培训,而这已经是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在柞水县开展的第16次烹调师专业技能培训。
  “通过学习烹饪技术,可以在饭店当传菜员或者厨师,也可以自己开饭店创业,多一门手艺多一个出路。”嘉安社区居民王琳说,她以前要照顾孩子不能出去务工,而现在孩子大了想打工又没有一技之长,技能培训让她对出去找活干更有信心了。
  2024年11月14日,镇安县“金秋招聘月”重点企业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举办。
  2024年12月6日,山阳县启动2024年冬季促就业“暖心行动”专场招聘活动,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覆盖电子产品加工、汽车制造、电子装配、家政服务等多个行业。
  2024年12月23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商洛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就业公共服务进校园暨商洛职业技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在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
  市人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会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各县社区居民进行技能培训学习。为了进一步增强我市群众的就业和创业能力,2024年我市举办了1.91万人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包括1.13万人次的康养类技能培训,帮助学员掌握一技之长,让更多群众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此外,我市还开发了376家见习单位,募集2787个就业见习岗位,并组织1357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2024年的基层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三支一扶”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政策性就业招录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进一步拓宽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如今,从高校毕业生到农民工,从就业困难人员到返乡创业能人……我市精准服务重点群体,扎实推进就业创业,让无数人踏上工作岗位,实现了梦想。
  用心用情惠民生
  民之所呼,政之所兴。进入新时代,面对多样化需求,增进民生福祉意味着不仅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父亲因长期卧床需定期更换PICC静脉置管,我便在市中心医院的微信挂号平台尝试下了单。很快就有护理人员联系我们上门服务,帮了我们大忙。”近日,患者李大爷的家属对市中心医院推出的护理上门服务连连称赞。
  为满足高龄、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终末期患者、母婴等特殊人群的护理服务需求,市中心医院护理部积极探索,为打通患者康复“最后一公里”,在全市开启“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解决患者及家属急难愁盼问题。
  近年来,市卫健委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年度创建达到服务能力基本(合格)标准卫生院23家,国家推荐标准9家,全市基层诊疗量占比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组建签约团队878个,开展慢病服务78755例,救治大病患者22278例,救治管理率100%。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持续巩固地方病防治管理成效,提高慢性病管理能力。
  群众无小事,办好人民群众的“关键小事”就是解决“民生大事”。
  面对群众反映的“教育公平”问题,山阳县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制定《山阳县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以及《山阳县校(园)长管理十条措施》等“四个十条”措施,整合力量、加大投入、完善机制、统筹推进,全面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从重硬件建设转向重软件内涵建设,从重指标达标转向重群众获得,从重数量规模转向重质量效果,积极推进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4年,我市教育系统实施教育项目296个,完成投资12.5亿元,新增学位1.37万个。招聘教育人才633名,引进名师名校长12名。率先在全省出台校长履职规范、教育教学管理规范“两个规范”,启动地市级校(园)长能力大赛。累计组建青少年和教职工排球队927支,在训运动员10197人,2024年秋季学期普通高中招收排球特长生87名。探索组建32个融合办学体,提供优质学位2.2万个。
  凝心聚力强保障
  “要不是村上干部上门帮我办低保,就我这情况,治好病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商州区大赵峪街道刘塬社区居民刘增辉说。原来,今年20岁的刘增辉因病先后在北京、西安等地治疗,巨额的医疗支出让他和家人苦不堪言。民政干部在下基层、访民情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协助其家庭申请享受了低保保障,并将其纳入了重点关注对象。
  这是我市社会救助制度持续改革完善的一个缩影。转变工作方式,将困难群众“依申请救助”转变为“主动发现救助”,充分发挥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困难群众急难问题应急响应服务队、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作用,在做好“依申请救助”的基础上,落实主动发现相关要求,对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为了完善各项制度,促进程序规范,我市制定《规范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措施》,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环节监管,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印发《商洛市规范和加强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镇(街道)后监管工作实施细则》,加强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出台《商洛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2024年工作要点》并于2024年5月召开全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加快构建分层分类的“大救助”体系,形成综合救助格局。
  “米饭配四菜一汤,还有面食可选择,在这吃饭太实惠了。”每到中午,丹凤县西关社区的老年食堂内,前来用餐的居民络绎不绝,大家一边用餐一边拉着家常。
  近年来,我市通过完善基础体系、织密服务网络、优化服务结构,推进养老事业迈上新台阶,打造满足群众需求的全覆盖式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已建成以商州区金菊养老中心、丹凤金山康养城、山阳县丰阳老年养生公寓、镇安县乐欢格智慧养老中心等为龙头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18家,服务床位3297张,护理型床位占比34.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