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芸芸众生
文章字数:2029
石常明
读罢《升井》的最后一页,泪水夺眶而出,一种深沉扎心的悲怆在心底涌动,久久难以平静。于是,合上厚厚的书来到楼顶。一股清冽的冷风拂过脸颊,望着冉冉升起的冬阳,连续地做着深呼吸,一群了不起的芸芸众生群像,分明鲜活地在眼前回现。
《升井》是一部书写矿工生活的书,作者段红芳,以十四年矿区生活和资深矿嫂的深厚生活根底,以一腔与矿工兄弟血肉相连的血泪深情,热情讴歌了煤矿工人这个特殊又平凡人群的喜怒哀乐、日常驳杂、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可说是字字深情、句句沥血。
小说以主人公柯耀强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为轴,以他的工友、亲人、邻里熟人为辐,以苍穹煤矿为轮,相互牵扯又互相挤压,互为前提又互相矛盾,互相帮衬又相生相克,随着时代的列车,顶风冒雪一路前行,演绎了一曲慷慨激昂的人生悲歌。
柯耀强,这个矿工的儿子,因为生在矿山,命中注定要以矿山为家,与煤矿结下不解情缘。但是,当他自幼目睹了矿工生活的艰难困苦、悲惨命运的起起伏伏,特别是因矿难失去父亲之后,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理疾病”,以至于不敢面对命运对他的眷顾,害怕自己将来有不测会伤及爱人,生生气跑了心爱的初恋倩倩姑娘,并从此一蹶不振、醉生梦死,堕落成了矿上“臭名昭著”的老光棍。好在,柯耀强在世俗的诱惑与鞭笞面前,没有沉沦,最终守住了底线,通过不断地学习、摸索、自省、挣扎,在老矿工李瘸子的提醒开导下,看清了世界终会绽放希望的亮光,刹住了滑向欲望深渊的列车,发明了能够避免矿难发生的新型采煤机,为煤矿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在实现了人生目标的同时,也完成了精神上的自我救赎和升华。
作者直面煤矿工人现实生活的颇烦琐碎,甚至肮脏不堪,通过长时间的相处和了解,看到了他们身上的不凡和闪光,进而对他们产生同情、理解和尊敬。原来,他们“都很平凡,就像埋没在地下的煤层,表面粗糙,甚至于脏兮兮,但他们内心纯洁、感情细腻”。所以,在小说中的多处,都一再通过不同的人物之口,称赞“他们才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他们伟岸、朴实、坚强、勇敢,在他们看似很脏的外表下,有一颗忠诚的心在闪闪发光。在矿上,黑金子不仅是煤块,更是他们闪闪发光的心灵”。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厚情感,作者才会耗费十多年的时间,以沥血之作,来讴歌和缅怀。
鲜活的人物塑造,是这部作品的最成功之处。这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像一只只负重的蚂蚁”,长年累月为养家糊口而奔忙,生活的重负过早地压弯了他们的脊背腰身,但压不垮他们向上向善和要“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柯耀强执着、坚韧,不向生活低头,一次次从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最终走向了他想要的光明。虽然付出了年轻的生命,成了一个悲情英雄,但他的奉献挽救了更多的工友。人生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以悲壮结尾,做一颗闪亮的流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结局。纪红云,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在丈夫遭遇矿难后,用掉仅有的抚恤金治好了儿子的心脏病。她认真上班,业余拾煤,精打细算,艰难维持了一家三口的日用,还不忘拿出省吃俭用的钱,关心照顾父母公婆。李瘸子隐忍善良,古道热肠,以残疾老弱之躯,给经历了矿难的孤儿寡母胡豆花母子仨一个温暖的家,为他们遮风挡雨,默默付出。并帮助工友和乡亲,在他们危难时刻伸出援手,从来不图回报。侯小梅冷艳孤傲,宁愿被人误解甚至唾骂,也不愿被他人随意亵渎和玷污,坚持内心的清白和独立,结局虽令人痛心却赢得了敬重。胡大木和刘爱爱夫妇,贪婪虚荣,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工友情分巧取豪夺,最终却双双惨死在自己那双肮脏的手中,让人唏嘘感叹。有的人物贯穿始终,有的人物昙花一现,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就连懦弱懒惰集于一身的赵憨儿,也不忘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按响瓦斯报警器,为工友避险发出警报。着墨不多,令人震撼。所有这些,是生活的积累,更是功夫的体现。
多种手法的运用与尝试,为小说情节的推进提供了保障。对人物故事的交代,对现场景物的叙述,大多采用了白描加叙事,使细节、场景更加生动鲜明,人物个性更加突出。“纪红云这才看到一双脚,又随着脚面,吃力地抬起头,看见是柯耀强,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可笑比哭还让人难过。”现实场景、人物关系、心理动态、情感变化,在这寥寥数笔里,得到了充分而逼真的展示。不善于观察,不了解人物,不深入生活,不用心揣摩,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对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经验的借鉴与运用,增强了小说的意蕴和阅读快感。各个章节之间的结构,每一个章节中的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矛盾冲突,相互对应又互相映照,互相独立又相互映射。从开篇的升井到最后的升华,中间经历了几度冲突,何等煎熬,几多茫然,矛盾冲突,环环相扣,情节安排紧凑而又跌宕起伏,始终牵引着读者,想要追寻故事结尾的欲望。
这些特色,从不同的角度,无不证明这是一部成功的小说。商洛籍知名军旅作家齐闯说,这是“一位矿嫂血泪深情”的赞誉和定位,应是极其准确的。
整篇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一群鲜活的芸芸众生群像,正是他们的不懈奋斗,支撑起了这个伟大的时代,作者本人不也正是其中的重要一员吗?
读罢《升井》的最后一页,泪水夺眶而出,一种深沉扎心的悲怆在心底涌动,久久难以平静。于是,合上厚厚的书来到楼顶。一股清冽的冷风拂过脸颊,望着冉冉升起的冬阳,连续地做着深呼吸,一群了不起的芸芸众生群像,分明鲜活地在眼前回现。
《升井》是一部书写矿工生活的书,作者段红芳,以十四年矿区生活和资深矿嫂的深厚生活根底,以一腔与矿工兄弟血肉相连的血泪深情,热情讴歌了煤矿工人这个特殊又平凡人群的喜怒哀乐、日常驳杂、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可说是字字深情、句句沥血。
小说以主人公柯耀强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为轴,以他的工友、亲人、邻里熟人为辐,以苍穹煤矿为轮,相互牵扯又互相挤压,互为前提又互相矛盾,互相帮衬又相生相克,随着时代的列车,顶风冒雪一路前行,演绎了一曲慷慨激昂的人生悲歌。
柯耀强,这个矿工的儿子,因为生在矿山,命中注定要以矿山为家,与煤矿结下不解情缘。但是,当他自幼目睹了矿工生活的艰难困苦、悲惨命运的起起伏伏,特别是因矿难失去父亲之后,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理疾病”,以至于不敢面对命运对他的眷顾,害怕自己将来有不测会伤及爱人,生生气跑了心爱的初恋倩倩姑娘,并从此一蹶不振、醉生梦死,堕落成了矿上“臭名昭著”的老光棍。好在,柯耀强在世俗的诱惑与鞭笞面前,没有沉沦,最终守住了底线,通过不断地学习、摸索、自省、挣扎,在老矿工李瘸子的提醒开导下,看清了世界终会绽放希望的亮光,刹住了滑向欲望深渊的列车,发明了能够避免矿难发生的新型采煤机,为煤矿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在实现了人生目标的同时,也完成了精神上的自我救赎和升华。
作者直面煤矿工人现实生活的颇烦琐碎,甚至肮脏不堪,通过长时间的相处和了解,看到了他们身上的不凡和闪光,进而对他们产生同情、理解和尊敬。原来,他们“都很平凡,就像埋没在地下的煤层,表面粗糙,甚至于脏兮兮,但他们内心纯洁、感情细腻”。所以,在小说中的多处,都一再通过不同的人物之口,称赞“他们才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他们伟岸、朴实、坚强、勇敢,在他们看似很脏的外表下,有一颗忠诚的心在闪闪发光。在矿上,黑金子不仅是煤块,更是他们闪闪发光的心灵”。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厚情感,作者才会耗费十多年的时间,以沥血之作,来讴歌和缅怀。
鲜活的人物塑造,是这部作品的最成功之处。这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像一只只负重的蚂蚁”,长年累月为养家糊口而奔忙,生活的重负过早地压弯了他们的脊背腰身,但压不垮他们向上向善和要“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柯耀强执着、坚韧,不向生活低头,一次次从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最终走向了他想要的光明。虽然付出了年轻的生命,成了一个悲情英雄,但他的奉献挽救了更多的工友。人生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以悲壮结尾,做一颗闪亮的流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结局。纪红云,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在丈夫遭遇矿难后,用掉仅有的抚恤金治好了儿子的心脏病。她认真上班,业余拾煤,精打细算,艰难维持了一家三口的日用,还不忘拿出省吃俭用的钱,关心照顾父母公婆。李瘸子隐忍善良,古道热肠,以残疾老弱之躯,给经历了矿难的孤儿寡母胡豆花母子仨一个温暖的家,为他们遮风挡雨,默默付出。并帮助工友和乡亲,在他们危难时刻伸出援手,从来不图回报。侯小梅冷艳孤傲,宁愿被人误解甚至唾骂,也不愿被他人随意亵渎和玷污,坚持内心的清白和独立,结局虽令人痛心却赢得了敬重。胡大木和刘爱爱夫妇,贪婪虚荣,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工友情分巧取豪夺,最终却双双惨死在自己那双肮脏的手中,让人唏嘘感叹。有的人物贯穿始终,有的人物昙花一现,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就连懦弱懒惰集于一身的赵憨儿,也不忘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按响瓦斯报警器,为工友避险发出警报。着墨不多,令人震撼。所有这些,是生活的积累,更是功夫的体现。
多种手法的运用与尝试,为小说情节的推进提供了保障。对人物故事的交代,对现场景物的叙述,大多采用了白描加叙事,使细节、场景更加生动鲜明,人物个性更加突出。“纪红云这才看到一双脚,又随着脚面,吃力地抬起头,看见是柯耀强,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可笑比哭还让人难过。”现实场景、人物关系、心理动态、情感变化,在这寥寥数笔里,得到了充分而逼真的展示。不善于观察,不了解人物,不深入生活,不用心揣摩,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对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经验的借鉴与运用,增强了小说的意蕴和阅读快感。各个章节之间的结构,每一个章节中的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矛盾冲突,相互对应又互相映照,互相独立又相互映射。从开篇的升井到最后的升华,中间经历了几度冲突,何等煎熬,几多茫然,矛盾冲突,环环相扣,情节安排紧凑而又跌宕起伏,始终牵引着读者,想要追寻故事结尾的欲望。
这些特色,从不同的角度,无不证明这是一部成功的小说。商洛籍知名军旅作家齐闯说,这是“一位矿嫂血泪深情”的赞誉和定位,应是极其准确的。
整篇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一群鲜活的芸芸众生群像,正是他们的不懈奋斗,支撑起了这个伟大的时代,作者本人不也正是其中的重要一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