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商南推进基层立法联络点建设
文章字数:1155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王 强胡春丽)2024年以来,商南县人大常委会强化阵地建设、机制保障、能力提升、作用发挥,大力推进基层立法联络点建设,让“立法”工作走入寻常百姓家,打造一座察民情、汇民意、聚民智、有温度的“立法直通港”。
  商南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八有”(有场所、有人员、有标识、有制度、有流程、有活动、有记录、有台账)要求,使阵地建设逐步规范。成立了商南县人大常委会立法联系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人大常委会统一领导,人大主席团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人大各工委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组织机构,还选聘了6名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热心立法公益事业、拥有良好立法建议能力,且有时间、有精力参与立法活动的人员,构建一支立法征询专家队伍。在城关街道东岗、任家沟社区和清油河镇清油河社区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基层立法联络点,同时在任家沟、东岗等社区建立民意监测点,实现了“立法联系点+立法联络点+民意观测点”的“三点一线”立法信息采集点工作网络。依托全县“云端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设置了“立法意见征询”模块,让更多群众可通过“线上”表达诉求,增加了征集立法意见建议的渠道。形成了纵向到底、线上线下、上下联动的立法建议收集网络,保障人民群众参与立法活动、反映立法意见更为便捷。
  商南县人大常委会选派3名干部一对一指导3个立法联络点建设工作,每个立法联络点确定1名联络员和2名AB岗信息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制定了共同推进工作机制、规范办理流程机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密切了工作之间的衔接。探索出了“接收立法草案任务—宣传动员发布—组织活动收集—分析研判上报—意见建议录入系统”的“五步闭环工作法”,并制定了工作流程图,使立法联系点工作逐渐步入常态化、规范化、程序化。
  2024年4月份,商南县人大常委会组成7人考察组,赴多地开展考察学习,深入学习了萧山区“站点共建”“工作融合”“1舱2端5板块”等工作经验,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立法联系点的“11123”沈家门品牌,为全县基层立法联系点启动建设提供有益经验。先后邀请了县内资深法律专家到联络站和民意监测点指导建设工作,组织市、县人大代表到3个立法联络点开展“人大代表大讲堂”,使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深刻认识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重大意义,明晰基层立法联系点“直通车”的职能定位。各联络点还通过律师、专家或“法律明白人”解读草案内容。
  商南县人大常委会利用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聚焦群众关注反响强烈的问题,采取集中宣讲、以案释法等形式,在3个联络点开展普法宣传3次,在“云端代表联络站”先后对5部法律、条例(草案)进行网上征求意见,征集意见建议56条,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诉源治理工作,下沉到乡村调解矛盾纠纷25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6次,指导农村民调工作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