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文章字数:2120
![](/slrb/20241231/mhtml/9085b0f118a122dbd3aab0e79776c7f1_img_10_222_450_247.png)
![](/slrb/20241231/mhtml/9085b0f118a122dbd3aab0e79776c7f1_img_303_384_315_209.png)
从地方曲艺《漫川大调》到省级文化精品剧目《程豫》,从村史馆到民俗博物馆、非遗展馆,从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到热搜榜单上的主题短视频,山阳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碰撞出文化新场景、新体验。
近年来,山阳县以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为抓手,着重从群众文化需求、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链条等方面着手,推动全县文化事业和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通过向社会提供各类智能化、便捷化、大众化的文化服务,让多样化的文化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多彩。
多彩生活“唱”起来
12月8日,天刚擦黑,群众大舞台的灯光一亮、话筒一响,丰阳之星、东城雅居等小区的市民就领着家人提着小板凳“循声而往”。舞台下人头攒动,笑闹声、叫卖声交织在一起。台上板胡一拉、梆子一响,台下观众屏息凝神。
“娘的眼泪似水滴,点点滴在儿心里……”一曲现代秦腔戏《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拉开了演出的序幕。
看着台上意气风发的老朋友,65岁的退休干部王存才不禁感叹道:“一嗓子把烦闷喊得光光净,顺畅!舒坦!”
近年来,山阳县结合新时代文化发展要求与地域文化特点,聚焦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生活习惯、文化需求的结合点,以构筑公共文化空间新格局、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新供给、绘就公共文化活动新图景、提升数字文化服务新能级为重点,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工作,退休后突然觉得自己成了没有用的糟老汉。直到再次拿起板胡站上舞台,感觉年轻的自己又回来了!”说起表演,刚走下舞台的席会斌难掩心中的喜悦,“群众文艺演出的‘市场’大着哩,光城区这块儿现在有滨河之声民乐团、老年大学乐队、星月歌友乐团、丰阳华韵民乐团等20多个艺术团队,能歌善舞会弹唱的就有800多人。最近我们排练新节目又融入了一些新的戏曲元素,效果美得很!”
文化活动要以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为导向,公共文化服务要跟着群众需求走。近年来,山阳县以县文化馆、县剧团和民间演艺团为抓手,以“送戏下乡”“民俗文化周”“山阳约你过大年”“漫川戏曲节”“社火展演”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群众中的乡贤艺人从“台下”站在“台上”,“戏”说新文化,“唱”响新生活。丰富多彩的文化演出活动成了激发群众生活热情和干事创业干劲的新动能。
海量图书“悦”起来
位于山阳县城关街道伍竹园社区的农家书屋,书架整齐排列,上面摆放着党史、农技、文学、科教、少儿、医疗等多个门类的书籍。
“我们社区现有各类书籍3000多册,来看书学习的不仅有孩子,还有农闲时的群众,现在大家都习惯性地到农家书屋‘充电’学习。”伍竹园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员说。
截至目前,在城关街道像这样的农家书屋有16个,配备各类书籍5.6万册。据介绍,山阳县244个村(社区)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配书均超2000册。小小的农家书屋,如同一座文化粮仓,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管理和服务,山阳县各村(社区)指定专人担任管理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级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公共文化设施的优化和完善成了群众茶余饭后的“悦”读驿站和精神家园。
滨河公园的城市书房宽敞明亮,琳琅满目的书籍与温馨别致的阅读环境相得益彰。阅读爱好者或静坐读书看报,或陪伴孩子在阅读中享受亲子乐趣,开放性的阅读空间为市民高品质的休闲娱乐生活提供了新菜单。
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山阳县完善了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核心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18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40多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6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和2个城市书房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高品质的文化服务成为群众休闲娱乐汲取精神力量的“加油站”。
文化精品“燃”起来
走进县剧团,演员们正在排练。
“唱腔往绵一点,拖腔往长一点。表演时无论是主唱还是伴唱,一唱一腔都不能马虎!”针对排练过程出现的问题,县剧团副团长陈琳现场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哎”往高唱,“呀”往低唱,一句两个字台词,每名演员都得声情并茂地练唱好几遍。“这次腔调到位了,表情和动作还有欠缺,从头再来一遍……”一遍一遍抠动作,一句一句练唱腔,是县剧团所有人的日常。近年来,山阳县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融入了新时代的元素,以漫川大调系列曲目为代表的文化产品又有了新的发展。
9月6日,山阳县剧团应邀参加在鄂尔多斯举办的2024年全国地级市群众文艺精品展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漫川大调——《山区人民感谢党》获得一致好评。
9月24日,陕西省优秀群众文艺团队“百团会演”省级成果展示暨陕西省优秀民间锣鼓展演在宝鸡市举行,山阳县中村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仙鼓”作为商洛唯一一支参演队伍代表商洛市参加展演活动。
山阳县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强化特色文化培育,深挖“八仙鼓”“社火闹新春”“山阳手工挂面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力。以中村镇、漫川关镇等省级非遗特色示范镇为依托,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八仙鼓”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山阳手工挂面制作技艺非遗工坊、山阳神仙叶凉粉制作工坊等文化项目建设。重磅推出了《乖姐》《程豫》《枪魂》《七剑下天竺》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一批创意作品逐步成为山阳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