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大山里的坚守
本报通讯员 代绪刚
文章字数:1249

  一座院、一杆旗、一老师、三学生,她用爱心和执着点燃了山村教育的希望,照亮了孩子们的未来。她是“校长”、班主任,还是炊事员、清洁工、安全员,她被称为学校的“老黄牛”。
  她就是商南县赵川镇魏家台小学大阳坡教学点负责人张青凤,扎根高寒边远山区32年,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乡村学生走出大山奠定坚实基础。
  魏家台小学位于山区,远离城镇,师生人数少、办学规模小。1975年出生的张青凤是赵川镇大阳坡村中岭组人,在湘河中学毕业后,考虑到家庭负担太重,被迫辍学,回到村里担任代教工作。家里姊妹6个,她排行老二,小时候受苦太多,从事教学工作对她来说已经是够幸福的了。1993年,她开始在大阳坡教学点担任代教工作。从事教学工作以后,她不断参加培训,不停给自己“充电”,提升教学技能。
  张青凤深感贫穷落后的山区需要知识,尤其需要传播文化知识的老师。她从加入教师队伍的第一天起,就立下了扎根山区教育,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的志向。这一“扎”就是32年,在她的人生中逐渐形成了3个“第一位”。
  工作学习第一位。张青凤1996年结婚后,丈夫老黄开始不支持她从事代教工作,嫌她工资太低,不让她干。她晚上就偷偷跑到学校写教案,老黄知道后,和她发生争吵,但她还是默默坚持了下来,从未因家庭矛盾琐事耽误教学工作。她日复一日地坚持,逐渐感动了丈夫,丈夫慢慢从昔日的坚决反对,到理解支持、配合她的工作。
  团队精神第一位。张青凤和其他老师分工合作,友好互助,形成了一个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集体。2008年,她被魏家台中心小学评为模范教师,但她主动放弃了,把评优名额让给了其他老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批年轻教师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形成了“魏小”教育史上的“三牛”精神,除了被称为“老黄牛”的张青凤,魏家台小学还涌现出“孺子牛”范青竹、“拓荒牛”刘丽丽,坚守高寒地带松树垭教学点11年的朱晓琴、坚守大山深处岩屋坪教学点17年的曹金云。这些优秀教师鼓舞并激励着其他青年教师守正创新、无私奉献、默默坚守、拼搏进取,为魏家台小学光辉灿烂的教育事业接续奋斗。团结出成绩,团结出质量,在魏家台小学得到了印证。2017年—2020年,魏家台小学连续4年获得全县前三的好成绩,其中2018年获得全县第一名,2021年获得全县乡镇学校第一名,2023年获得全县名列第三,乡镇学校第一名。
  关爱学生第一位。32年来,张青凤始终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最开始大阳坡教学点是完全小学,有200多名学生,后因滑坡体迁址,现在只有3个学生,有一、二年级两个年级。从完小时的200多学生下降到3人,老师也只有她一个人。教学点设备落后,她自制四线三格,写拼音汉字。学生早上8点上学,下午3点半放学,午饭吃营养餐,她亲自为学生做饭。学生有病了,她背着学生翻山越岭去看医生。
  32年来,到底翻越了多少座大山,蹚过了多少条溪沟,走过了多少里山路,张青凤已经记不清了,但学生记得,家长记得,大山记得。学生王子凡及其爸爸王银姜两代人她都教过,大阳坡村大多走出去的大学生、老板、成功人士,她都教过。每每想到这些,她为自己的付出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