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体育事业迈上绿色发展之路
文章字数:3124
![](/slrb/20241226/mhtml/a4eb49b860875fb04a74aa7594583981_img_10_6_981_396.png)
中华龙舟比赛举办地
![](/slrb/20241226/mhtml/a4eb49b860875fb04a74aa7594583981_img_723_265_272_216.png)
![](/slrb/20241226/mhtml/a4eb49b860875fb04a74aa7594583981_img_584_498_387_258.png)
![](/slrb/20241226/mhtml/a4eb49b860875fb04a74aa7594583981_img_0_617_488_325.png)
近年来,商洛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挖气候生态资源优势,坚持以赛营城、以赛兴业、以赛惠民,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努力培育赛事品牌,加快构建绿色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推动赛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
改善环境 打造国内赛事经济最佳承载区
当好秦岭卫士,打造最美生态。修编出台《商洛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立健全“1+8+8”秦岭保护规划体系,实现秦岭网格化监管全覆盖。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森林覆盖率70%,主要河流监测断面和城市饮用水水质全面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多年保持330天以上,夏季平均气温22℃,气象指数、温湿指数“最舒适期”全国第一,为运动员竞技、训练和举办各类赛事、发展体育事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提升城市品质,创造最佳体验。制定出台《县城建设管理导则》《城市风貌控制导则》,开展“两拆一提升”专项行动,在城市公园布设小舞台、直饮水等便民设施,在健身步道设置智能运动大数据系统,形成5分钟健身圈、10分钟公园圈、15分钟便民圈。创新开展居民小区环境整治,解决“三无小区”、单位小区等无序管理痛点,城市更新经验被住建部在全国推广。优美的城市环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精细化的城市治理,既为高水平赛事“落户”举办提供硬支撑,也为广大运动员和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城市体验。
建设山水乡村,提供最优服务。打造“千万工程”示范村100个、秦岭山水乡村300个、和美镇区86个,全市乡村处处呈现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村美人和的新景象。实施建设云山湖森林康养度假区、金鸡塬康养新城等20个康养项目,创建国家级森林康养品牌46个。布局建设野奢帐篷、度假农庄、特色村落等高端民宿和民宿集群70家,让“城里人”来乡野“享清凉、看星星、观云海、赏日出、听蛙鸣”。通过持续做优环境、植入产业、丰富业态,为开展赛事经济提供了旅游、康养、娱乐、消费等产品支撑。
兴办赛事 挖掘三产消费新赛道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赛事活动根基。坚持“以赛促建、以建促赛”,建成商州群众运动公园、丹凤健康运动主题公园,加强运动特色小镇、骑行绿道等特色功能区健康体育设施建设与管护,构建了城区、镇村全覆盖的健康体育运动网络,全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100%,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2.6平方米,为更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和举办高水平赛事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引进培育各类赛事,构建多元赛事格局。成功举办国际U19沙排世锦赛、世界定向排位赛等国际赛事10余场次,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航空模型公开赛等大型体育赛事100余场次,全国老年人广场舞健身大联动、群众体育赛事五级联赛等群众体育赛事130余场次,组织职工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学生运动会,开展太极拳、工间操、健身操、健步走等全民健身活动1000余场次,形成了高水平竞技赛事、大众体育联赛、特色健身赛事等多元化赛事格局,为承办各类高级别大赛积累了丰富经验,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坚持以赛营城兴城,培育壮大赛事节会经济。商洛坚持以承办赛事为契机,举办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西商文旅融合推介会等四季主题营销活动20余场次,实现了赛事与节会的双向赋能。以赛事为平台和窗口,推出夜游、夜宴、夜购、夜娱等夜间经济新业态,提升改造夜间餐饮、购物聚集区86个,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体育赛事活动拉动消费8.3亿元。
展示形象 让世界在商洛看见美丽中国
“两场”赛事,让商洛亮相世界舞台。为精心做好“2024全国U19男子排球锦标赛”“国际U19沙排世锦赛”筹办工作,商洛组建了“一办十部两专班”,出台便民服务“十条措施”,开展“城市环境、城市品质、城市文明”3大提升行动和“一杯热茶温暖一座城”等暖心活动,培训212名志愿者,组织34个市直部门(单位)为参赛队提供“点对点”“一对一”贴心服务,取得了“国际排联满意、国家体育总局满意,省委、省政府满意,运动员满意和全市广大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国际排联连续向商洛发了3封感谢信,盛赞商洛优质的组织筹办工作。
以赛为媒,让城市绽放多元魅力。赛事期间,邀请各代表队、运动员、教练员进校园、进景区、进公园、进网红打卡点与学生、市民进行近距离交流,把赛事变成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媒介、展示城市独特魅力的平台。精心策划“跟着赛事游商洛”“戏曲文化周”“农特产品展销会”等活动,赛事期间沙排集市共布展商品500余种,每天人流量5万人以上,商洛中心城区住宿业、餐饮业、商场超市销售量分别增长150%、20%、15%以上;随后的“十一”假期,来商洛旅游285.9万人次,旅游花费18.04亿元,同比增长9.92%和10.27%,商洛的城市知名度、旅游竞争力、对外影响力持续攀升。
立体宣传,让世界看见美丽中国。两场赛事,先后召开4次新闻发布会,分4个时段在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北客站、小寨国贸大厦、公交车体等媒介投放各类广告,
在商洛本地媒体开辟赛事专栏,邀请人民日报、
新华社、CCTV5+、陕西卫视等40余家新闻媒体开展赛事直播及报道,组织网红大V、短视频创作者打卡采风,鼓励干部职工、广大群众转发朋友圈,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都是主人翁、个个都是宣传员”的浓厚氛围。累计刊发各类稿件1600余篇,制作融媒体作品1000余条,总传播量超4亿次,让商洛短时间里从“养在深闺”变为“蜚声海外”,让世界在商洛看见了美丽中国。
塑造品牌 为康养之都再添新名片
积极争取加快建设3个基地。为聚力打造“国际排球之城、中国赛事名城”,商洛积极争取国家排球训练基地、“一带一路”国家青少年排球高水平训练基地和国家龙舟训练基地落户商洛。目前,国排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12月建成投用;“一带一路”国家青少年排球高水平训练基地已完成主体工程,计划2025年2月底竣工;国家龙舟训练基地已完成河道(水域)工程,正在与第三方拟定运营方案。明年3个基地建成后,商洛将成为国际排联首个“一带一路”青少年排球高水平训练基地,也是国家排球队在西北地区唯一的训练基地以及世界中学生室内排球锦标赛、中华龙舟比赛举办地。
大力推广普及排球气排球运动。与西安体育学院等高校达成战略合作,选派优秀实习生常年来商洛支教,指导青少年排球训练;在商洛学院设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排球运动专业人才;争取省体育局支持,按照“省队市办”模式,积极对接组建陕西省男、女排球队,在商洛集训、代表陕西省参加比赛。今年以来,商洛市区建成16处33块高水平气排球羽毛球两用场地,改建排球、气排球场地213块。组建青少年排球训练队学校212所、创建排球运动示范学校53所,组建训练队564个、在训运动员7258名,开展联谊赛1084场次、参与青少年11774人次。市县各级单位组建气排球队伍423支,经常活动人数3515人,相继举办全市排球比赛1200余场次,直接参与6万余人。
精心培育本地特色赛事品牌。结合商洛实际,精心打造“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特色赛事体系,市区以“水上龙舟、岸上排球”为重点,发展排球、气排球、篮球、龙舟、拳击等比赛项目,形成了“秦岭传奇”特色赛事品牌。因地制宜培育丹凤拔河、洛南钓鱼、商南太极拳、山阳武术、镇安山地运动、柞水自行车等特色鲜明的本土赛事品牌。现在的商洛,全民参与排球、气排球运动已蔚然成风,人人关注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热潮持续“升温”。
下一步,商洛将持续围绕打造“国际排球之城、中国赛事名城”目标,深入挖掘国际U19沙排世锦赛“遗产”,立足秦岭山水林道空资源体系,发展排球、龙舟、拳击、登山、骑行、航空等特色运动产业,积极构建具有商洛特色的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努力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旅游、体育康养“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带动商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商洛市体育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