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社区“好书记” 居民“贴心人”
——记丹凤县龙驹寨街道鹿池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世喜
文章字数:1895
  本报记者 王 涛
  “生在村里,长在村里,是这一方土地养育了自己。有幸成为一名村干部,干任何工作,从本质上说都是给自家干事。容不得玩虚的,否则乡亲们不答应,也对不起自己良心。”这是丹凤县龙驹寨街道鹿池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世喜朴素的为政信条。作为一名村干部,是最小的“官”,却也是村里最大的“官”。保稳定、谋发展、惠民生,党政同责;国家事、社区事、百姓事,事事操心。多年来,他一心扑在社区工作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业奉献的深刻内涵,成为社区居民心中的最美“当家人”,也因此荣膺“商洛好人”这一殊荣。
  从“心”出发 打造宜居家园
  今年62岁的张世喜,言语不多,一张国字脸,显得沉稳有力。2020年12月,他当选为鹿池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此时,社区面临的是杂乱无章,公共区域“脏乱差”的困境。然而,他没有丝毫退缩,毅然决然地挑起了环境治理这副重担。他深知,良好的社区环境是居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社区发展的关键。
  为了彻底改变社区面貌,张世喜深入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详细了解环境问题的根源和现状,认真倾听居民的意见和诉求。在此基础上,他及时召开社区干部、群众代表大会,进行号召动员,让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精心制定了全面的环境治理方案,从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到绿化美化,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细致入微。
  在垃圾清理工作中,张世喜带领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手持扫帚、铁锹,逐街逐巷地清理垃圾杂物。面对堆积多年的垃圾,他一锹一锹地铲、一袋一袋地装,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双手磨出了血泡,但他从未喊过一声累。在他的带动下,居民也纷纷加入到清理队伍中来,经过连续奋战,社区内的垃圾终于得到了彻底清理,环境焕然一新。
  解民忧暖民心 当好群众贴心人
  “基层干部就生活在群众当中,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要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群众自然拥护你!”张世喜经常这样告诫班子成员。
  “过去的鹿池社区,群众难缠是出了名的,干群矛盾紧张。现在的社区干啥工作,搞啥活动,都一呼百应。”这是如今的鹿池社区群众普遍的认知。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日常工作中,张世喜坚持做到“五常、五送、五必到”,即:社区群众的红白喜事必到、家庭困难必到、矛盾纠纷必到、合理诉求必到、突发事件必到。常串困难群众门,排忧解难送爱心;常扣重点人群门,沟通疏导送舒心;常进空巢老人门,嘘寒问暖送贴心;常巡百姓院落门,守护防控送安心;常开休闲文明门,和谐追梦送欢心。
  今年67岁的孤寡老人卢书平,年轻时,妻子带着孩子离家出走了,一段时间,他对生活失去了动力,整天在外游荡混日子,房子年久失修也懒得管。张世喜经常去他家,和他交谈,鼓励他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为他申办了低保,筹措资金,给他修建了住房。在其感召下,卢书平积极面对生活,并成了村里最热心的义务“宣传员”。
  没有事情就在村里到处转,东家长西家短,啥事都瞒不过张世喜。群众家里没电了、停水了、有人犯病了,第一个想到的是“老张”,他似乎成了急救中心的“值班员”。
  在张世喜的带领下,鹿池社区由过去各级政府头疼的“上访村”“难缠村”变成了平安建设示范村。许多群众说:“事大不过地方。有张支书这样的干部,我们信得过!”
  治理有力度 生活有温度
  鹿池社区处于城乡接合部,有7000多口人,人口组成复杂。在张世喜的心中,不管是老住户,还是外来移民户,他都做到一视同仁,避免两个群体发生矛盾。通过组织集体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团结和睦,真正把大家融合为一体,做到共建共管共享“美好家园”。
  为了达到建设“和美社区、幸福鹿池”的治理目标,张世喜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落实便民服务措施。创新设置“一米阳光便民港湾”,从群众身边的生活小事发力,做到精细化服务。为了解决“一老一小”特殊人群日常照料、假期监护等难题,修建了集休闲、娱乐、学习、志愿服务于一体的“乐享邻里”志愿服务大厅,拓展了便民服务链条。还专门设立了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站,开展养老、高龄、医保等服务工作。开设“说事议事厅”,大家可以在这里诉说家长里短、邻里纠纷、民生需求。社区每天专人接待办公,对意见建议进行梳理登记,及时办理。
  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张世喜鼓励居民自发组建了社区秧歌队、锣鼓队、戏曲自乐班、合唱团等文体活动团体,经常性开展活动。2023年国庆期间,举办了“乐享邻里、喜迎国庆”象棋赛;今年4月份,承担了北京至丹凤康养旅游专列欢迎仪式的迎宾任务,受到了县上领导的赞誉……每天,社区里都好戏不断,热闹非凡。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多年来,张世喜都在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他以社区为家,以居民为亲,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让鹿池社区绽放出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