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高新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文章字数:1328
本报讯 (记者 李小龙)今年以来,山阳高新区紧抓秦创原科技企业融通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围绕高新区产业布局,聚焦“创新链”靶向延长,推动“人才链”融合聚变,赋能“产业链”结构升级,以科技支撑企业发展,以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实现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全面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实施创新平台“能级跃升”工程。山阳高新区围绕电子信息主导产业需求,构建以政府为主体推动,园区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要素参与的高能级科创孵化器1个,目前已通过答辩、通过实地考察、待批复;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和技术研发需求,积极推动新建一批有质量、有影响的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实验室、中试车间等。今年,省级备案企业技术中心5个,申报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园区新型研发机构总量突破30个。
实施创新主体“倍增提质”工程。山阳高新区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进一步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和储备库,逐步形成链主企业引领的集群生态。今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5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家,复审1家,瞪羚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2家。全力推动企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实现“卡脖子”技术和环节有突破,积极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活动,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今年,组织开展与西安交通大学、陕煤研究院等合作项目10多个,获批省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区域创新能力提升项目2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个,三项改革路演项目2个,获批研究经费270万元。鼓励企业加大发明创造力度,强化企业在专利技术、商标等知识产权方面的有效运用,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今年,获批省级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项目1个,争取经费25万元,陕西省“好商标”1个,贯标企业2家,企业申报发明专利3件,获批各类专利50多件。
实施创新人才“聚智赋能”工程。山阳高新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人才政策,结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山阳人才工作的具体措施》等文件精神,今年,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人、创新团队3个。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结合相关企业发展需求,申报“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支以上。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工程系列职称评审10人,认定各类技工人才30多名,经理人+创业导师专业队伍,突破20人。开展企业人才培训2期,外出提升学习5人次。同时,积极改善各类人才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等环境,引导企业制定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绩效奖励分配机制,营造良好的“引、育、用、优、留”环境,让高新区成为区域人才聚集高地,知识转换化价值核心区。
实施创新环境“优化提升”工程。山阳高新区充分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桥梁和引领作用,不断拓宽科技招商渠道,搭建招商信息平台,提升科技服务供给效率。今年,实现招引1家科技型项目落地(陕西普朗克量子科技),开展科技创新、知识产权、项目谋划申报等培训3场次,对接各类专业机构、专家入企“一对一”解决问题2场次,指导各企业申报科技创新项目10多个。持续加大对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提高企业对科技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企业创新理念,让企业以创新理念引领产业发展。
实施创新平台“能级跃升”工程。山阳高新区围绕电子信息主导产业需求,构建以政府为主体推动,园区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要素参与的高能级科创孵化器1个,目前已通过答辩、通过实地考察、待批复;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和技术研发需求,积极推动新建一批有质量、有影响的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实验室、中试车间等。今年,省级备案企业技术中心5个,申报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园区新型研发机构总量突破30个。
实施创新主体“倍增提质”工程。山阳高新区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进一步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和储备库,逐步形成链主企业引领的集群生态。今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5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家,复审1家,瞪羚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2家。全力推动企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实现“卡脖子”技术和环节有突破,积极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活动,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今年,组织开展与西安交通大学、陕煤研究院等合作项目10多个,获批省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区域创新能力提升项目2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个,三项改革路演项目2个,获批研究经费270万元。鼓励企业加大发明创造力度,强化企业在专利技术、商标等知识产权方面的有效运用,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今年,获批省级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项目1个,争取经费25万元,陕西省“好商标”1个,贯标企业2家,企业申报发明专利3件,获批各类专利50多件。
实施创新人才“聚智赋能”工程。山阳高新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人才政策,结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山阳人才工作的具体措施》等文件精神,今年,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人、创新团队3个。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结合相关企业发展需求,申报“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支以上。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工程系列职称评审10人,认定各类技工人才30多名,经理人+创业导师专业队伍,突破20人。开展企业人才培训2期,外出提升学习5人次。同时,积极改善各类人才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等环境,引导企业制定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绩效奖励分配机制,营造良好的“引、育、用、优、留”环境,让高新区成为区域人才聚集高地,知识转换化价值核心区。
实施创新环境“优化提升”工程。山阳高新区充分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桥梁和引领作用,不断拓宽科技招商渠道,搭建招商信息平台,提升科技服务供给效率。今年,实现招引1家科技型项目落地(陕西普朗克量子科技),开展科技创新、知识产权、项目谋划申报等培训3场次,对接各类专业机构、专家入企“一对一”解决问题2场次,指导各企业申报科技创新项目10多个。持续加大对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提高企业对科技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企业创新理念,让企业以创新理念引领产业发展。